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991篇
科学研究   144篇
各国文化   104篇
体育   161篇
综合类   373篇
文化理论   74篇
信息传播   4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753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唐音宋调向为诗学研究中的两个持久热点,同时由于受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学术背景和文化心态的影响,历来的学术研究中逐渐形成了崇唐、宗宋的两大支脉,由此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唐宋诗之争。治唐诗者排斥宋调,治宋调者却始终以唐诗作为参照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2.
刘育 《商洛学院学报》2022,(5):35-40+69
“以诗论道”是朱熹《诗经》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朱熹治《诗》的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经传分离、以经解经、由情入理三个方面,既主动剥除前人见解,直接于经文本义上探查义理,又在《诗经》解释中援引《礼》《易》《春秋》之言来相互论证,以体现史论结合的特色。同时,朱熹还在《诗》学阐释中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此基础上进行义理发挥,肯定了《诗经》的文学特性。朱熹的《诗经》学随着其理学思想的发展而体现出独特性,并促进了其道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3.
永嘉既是行政概念,又是文化地理概念。清代部分山水诗及仿谢灵运诗中多次出现的“永嘉”地理符号,不仅是坚守和传承永嘉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谢灵运诗歌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发生路径。“春草池”“富春渚”“七里濑”“谢公岭”等文化地理符号,是清人建立对谢灵运诗歌经典性认知的重要媒介。清人仿谢诗通过对谢灵运所建构的“永嘉”地理空间进行审美感知、艺术重构和情感共振,客观呈现谢灵运诗歌在清代的内时间意识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54.
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与英国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都是歌咏和描写自然的隐逸诗人.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热爱和描写自然、具体创作和理论思想方面,既表现出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又有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55.
曹洞宗禅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禅宗五家中,曹洞宗宗风绵密,其禅诗向来被视为晦涩难解、如天书哑谜。从其哲学的核心正偏回互理论入手,对曹洞宗禅诗文本解码,可发现曹洞宗禅诗由以体用为主的两大意象序列组成,形成了一个绵整严密的象喻体系。曹洞宗由此两组意象序列的回互,启迪参禅者进入禅悟体验,由此形成了曹洞宗禅诗独特的美感特质  相似文献   
56.
龙彼德 《文化交流》2008,(10):22-25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是著名诗人洛夫作于1979年《边界望乡》一诗中的一节,是他郁  相似文献   
57.
因晋代潘岳作<悼亡诗>三首悼念亡妻,后世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悼念亡妻之诗(词)称为悼亡诗(词).本文认为这种说法存在问题,因为就本人阅读所见,明代有六位女诗人作有以<悼亡>为题的悼夫诗.这说明"悼亡"并非悼妻的专称,也可用于悼夫.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中西咏花诗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西方诗人在观察、感受、描写花卉时,隐含在各自背后不同的思想哲学、文艺美学、心理结构以及创作特征,进而揭示了中西咏花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的异同。  相似文献   
59.
元好问的寒食诗在意象选取上展现了他的独到眼光,其运用也显示了高超手法。作为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在唐宋寒食诗深厚情感意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了“寒食”独特的取向;除此之外,元好问在他的寒食诗中引入新的物象或将以往寒食诗常用的意象翻新,构筑遗山寒食诗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60.
现存于巴黎图书馆的敦煌诗集残卷P.2555文本,这本唐人诗文作品抄卷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独特的价值,其中佚名氏的涉蕃纪行诗更是具有较高的纪实意义。在诗人亲历四季与环境变换的过程中,他的诗中体现出了由诗人心境决定的心理时空的变化,并借助这种在诗学中的时空变化完成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对敦煌诗集残卷中涉蕃纪行诗所建构出的时空变化进行解读,能进一步分析诗人对战争下生命意义的关切以及对唐蕃民族关系密切关注下的文化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