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取自邵水河不同断面的水样进行分析化验 ,并对沿河主要污染源展开实地调查 ,在初步评价邵水河水质污染状况的基础上 ,对邵水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出了若干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62.
彭帅 《教育》2014,(29):30
吕广田,北京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自担任南邵中心幼儿园园长以来,从完善幼教管理体制入手,狠抓幼教管理,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园方针,使南邵中心幼儿园创下昌平区“示范园”“北京市一级一类园”“先进幼儿园”等多项殊荣。同时,他还有着丰富的管理阅历,先后建立了目标导向和质量评价体系,与幼儿园领导班子共同确定了管理、师资、质量、服务和环境“五个一流”的办园总目标,并以“整章建制”入手修订、完善了20多项制度,使南邵中心幼儿园进入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3.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64.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8):21-21
正@看历史:抗战时期,有一记者碰见一军人自愿去河北组织游击队,军人表示,对于中国的最后胜利,他是有确信的。记者问:"中国打胜以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无名军人很冷静地说:"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次战事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译言:《容闳自传》之访曾国藩:"他问我这时为中国做的最好的事是什么。如果我的朋友没有在几天前告诉我引进机械工厂的事,我必定会将我的教育计划来作为回答。但是在当时  相似文献   
65.
"大屋顶"是梁思成提出的建筑设计理念,本文用以探讨中国现代新闻教育思想的起源路径,将中华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教育思想,概括为"大屋顶"教育观。它一方面坚持普遍原则,认为源于西方的现代传媒及其新闻教育制度具有普世意义,教育之目的是养成现代新闻观念,培养专门传播之才;另一方面坚持分化原则,将传统道德化为记者的个人修养与职业伦理,赋予新闻记者士人之魂。这种兼顾现代与传统"大屋顶"教育观,对于当代中国新闻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林白水     
正林白水1874年出生于福建省侯县青圃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攻读新闻学的人。林白水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反清活动,一生爱国爱民、坚持革命。从1901年开始办报到1926年被杀害期间,他先后在近10家报纸从事主编、编辑和撰稿工作,是当时新闻界与邵飘萍齐名的人物,被誉为报界先驱。1985年,国家民政部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其女(旅美华人、美国国防大学教授)林慰君捐资在故乡建立纪念堂、纪念碑。林白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看,主要还是办报。自1901年他27岁出任  相似文献   
67.
《收藏》2013,(11):192-192
据《宜兴市丁蜀镇志》记载:紫砂清代大家邵大亨,系道光至成丰年间宜兴制壶高手,蜀山上袁村人(现为紫砂村,顾景舟故里)。年少成名,当时杨彭年以精巧取胜,邵大亨则以浑朴见长。高熙《茗壶说》:“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  相似文献   
68.
终盘无战事     
邹俊杰 《围棋天地》2003,(20):11-14
  相似文献   
69.
邵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篆刻家.他的《皇明印史》是中国篆刻史上的一部颇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论文研讨了邵潜的身世、人格及《皇明印史》艺术上的魅力,指出《皇明印史》在篆刻史上被尘封冷落,与清延的有意掩抑打击有关明史的史实有关.应该恢复《皇明印史》在中国篆刻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0.
带血的黎明     
狄马 《今传媒》2004,(3):27-30
我们从著名报人邵飘萍身上看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奔走呼号、斗争呐喊,甚至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