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东汉郊祀考     
东汉郊祀,使祭祀场所、名目和具体祭祀仪式规范化,祭把场所有郊兆之坛(南郊和北郊)、明堂、辟雍、灵台、太社等,神灵们区分阴阳,并与季节、方位等对应,献祭等级也有严格规定.除了祭祀之外的礼仪活动也已规范化,重要的礼仪活动有封禅、巡狩、迎时气等.这一郊祀体系的实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寄托了统治者希望实现政惠民和,建立上下有序,教化淳厚的社会之理想.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始终从属于政治需要是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中古时期的郊祀礼说与礼制,是作为一套整体性的知识,在诠释与重构中不断发展的。郑玄、王肃的郊祀理论,为五帝的身份提供了儒学学理上的说明,建立了天—五帝—众神的三级神祇结构。魏晋隋唐君臣对郑、王天说的理解与取用是片面化的。在南朝的郊祀礼制中,郑说与王说被化约为将五帝等同于昊天的“六天说”与将五帝等同于众神的“一天说”,分别应用于明堂、迎气、雩祀之礼与南郊祭天礼之中,但这一做法难以处理郊坛上的五帝神位。隋唐的郊祀制度吸收北朝的郊丘分立之制以及南朝的五精帝祭祀体系,有意识地调整五帝的祭祀地位。最终《开元礼》折衷前代礼说与礼制,确认了五帝作为天佐与帝君的两重身份,建立起昊天—五帝—众神的祭祀结构。这一祭祀体系虽然与郑玄、王肃的理论十分接近,但其本身并不直接来源于郑、王礼说,而是礼学与礼制经过反复的诠释与重构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
《郊祀歌》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祀歌》的辞作者除汉武帝、司马相如、匡衡等之外,还应有汉宣帝。歌(曲)作者除李延年、邹子外,还有来源于民间的鼓舞乐。《郊》在排列顺序的内涵上极有深意,汉武帝时太一神的不断升格,“太一—天地—五帝”的宗教神学体系与阴阳五行说“一—阴阳—五行”形成对应关系,反映在《郊》中则映照着从高祖刘邦到武帝刘彻宗教神学思想变革的过程。《日出入》在《郊祀歌》中扮演着主题转换的角色,也映现着汉武帝的游仙思想  相似文献   
24.
汉至唐郊祀制度沿革与郊祀歌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汉唐郊祀礼仪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具有方术和游仙色彩;汉末王莽确定了儒家祭祀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告代祭天"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隋唐时期大型礼书的编纂标志着郊祀制度的最终完善.郊祀仪式中的巫祭乐舞、游仙乐舞、民间俗乐、胡部新声丰富了郊祀乐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郊祀乐章与诗篇是祈祷、祝颂等宗教情感的表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25.
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当时政权树立皇帝权威,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理论。为适应当时需求,汉武帝组织创作了《郊祀歌》,这组祭歌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儒学神学化过程中的社会风貌,而且在艺术上有灵动飘逸的特点,显示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