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1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郑维山,1915年生,河南新县(原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黄麻起义后加入童子团.1929年加入少年先锋队.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任赤卫队副指导员,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先后任班长、队长、指导员,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102.
郑愁予的早期诗歌,走向西方而回归东方,用精美的意象营造隽永的意境,以古典的躯壳寄寓现代的灵魂,融古典于现代,汇西方于东方,在台湾诗坛上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3.
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4.
105.
《曹刿论战》一一直是初中课本的传统篇目,是初中言经典作品之一一。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只用:二百二十二:个字,就完整地记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更重要的是它让主要人物曹刿的形象深深烙在了读的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亲临战场,从容指挥。正是由于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才能,弱小的鲁国才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近来再教这篇课,我总觉得对《曹刿论战》一的人物分析不够全面。我认为长勺之站的首功应归于那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知人善用的鲁庄公。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曹刿论战》中有关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几个闪光点。  相似文献   
106.
唐宗起用李训,郑注,实际上是为了破除官僚朋党,宗认为他们同自己的太平理想契合,予以倚重,翦除宦官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步骤,李训,郑注政变失败,昭义藩镇的介入抑制了宦官的势力,稳定了国家局,李德裕党平定昭义叛乱,藉机陷害,打击李宗闵党,硬把李训,郑注和不知情的其他官员拉扯进去,因而否定李训翦除宦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7.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该文说的是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长勺之战中,曹刿以其深谋远虑.帮助鲁庄公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传统意义上的解读是把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对举,鲁庄公俨然成了曹刿的陪衬,鲁庄公“小惠”“小信”之“浅薄”陪衬出曹刿的“民本意识”。  相似文献   
108.
郑汴一体化是河南省加快发展中原城市群的重大决策,是带动中原城市群崛起的率先突破口,为加快开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实施一体化可使资源在更大的区域内共享并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两市功能互补,加快两市间的交流、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9.
诗无达诂而有诂,诗无确旨而旨存。古今学人解诗,皆各以己意说之,即以己之志逆诗人之志而己。逆之成理,研之有据,则成一家之言,或有所谓之“误解”,不必弃也。诸家于《诗经》文本有所见,足矣;诗之本义,还诸诗人可也。故本文于诗之《小星》等七篇中文句,或有“误解”,然必揆之以情,度之以理,副之以据,以己意逆诗人之志,庶几近哉?  相似文献   
110.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好,郑李辉,最近在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郑李辉(以下简称郑):最近因为没有过多的比赛任务,所以我又回到武汉大学继续我的学业,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全省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我申报的选题是成立一家体育文化公司。 记:参加创业大赛对你作为大学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