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3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71.
《棋艺(象棋版)》2018,(3):14-15
12月22日,由中国象棋协会、平阳县人民政府、温州市体育局主办.浙江省非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平阳县体育事业发展局承办.浙江省棋类协会、温州市象棋协会、平阳县象棋协会协办的2017年首届“平阳农商银行·谢侠逊棋王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谢侠逊棋院盛大闭幕。  相似文献   
272.
郑庄公是春秋初年一位具有比较成熟的政治眼光和治国才能的杰出人物,有"春秋小霸"之称。项羽是秦末起义军中的卓越将领,自称"西楚霸王"。郑庄公与项羽,都是所在时代的一代雄主,但两人在用人、守礼、纳谏、勇谋、善念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73.
郑愁予是中国的现代诗人,但他的诗歌中蕴含着浓郁的东方意象,自觉地回归古典诗词中传统的审美意境,他的诗以婉约清丽,苍茫迷离的古典审美情调,和波澜壮阔的情感意味,在现代中国诗坛的舞台上,历久不袁。  相似文献   
274.
在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思想教育教研室主任、共产党员郑益生教授被认为是最富有魅力、最受人欢迎的演讲家。他从事高校德育教学工作20年来,除了为本校学生授课、讲演外,还先后为社会各界作专题讲演100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他的足迹遍及云南28所高校,遍及全省各地州市,还有许多政府机关、  相似文献   
275.
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入手对郑汴洛地区2010—2021年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岭回归对该地区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10—2021年郑汴洛地区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呈现“M”型的演变趋势,相对差异则呈现“u”型的演变趋势;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接待能力、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对郑汴洛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其旅游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6.
覃春茂 《科教文汇》2009,(5):230-230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庄公寤生,惊姜氏”的“寤”应注解为通“牾”较贴切;又因庄公当初“寤生”而遭母亲姜氏厌恶,到后来母子关系破裂,再到母子重新和好,和好后的母子关系绝非“像当初一样”的母子关系。因此,“遂为母子如初”的“初”要么是一处败笔,要么解释为“一般母与子的初始情感”较合理。  相似文献   
277.
樊人 《网球天地》2010,(2):106-107
“我喜欢网球,网球是我的全部!现在的我,正在为我的梦想而努力着!”  相似文献   
278.
《错误》是台湾“流浪诗人”郑愁予藉以成名的一首爱情诗,意境优美,具有清新淡雅的婉约风格。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带领我们走进他精心营造的艺术殿堂。让我们先来赏读一下:  相似文献   
279.
本文对郑汴洛沿黄旅游资源带进行了旅游资源的类型归类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带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提供了旅游资源带形成的物质基础,两种文化区的相互融合提供了旅游资源带形成的社会基础,古代城市选址的风水理论为在此建都提供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80.
颜锟 《文学教育(上)》2011,(16):139-139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轻巧清隽的诗,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第一次朗读这首诗时,我就被其清新轻灵的语言所吸引住了。朗诵之后,我的头脑突然产生了两个疑问:本诗的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中的"打"字是不是动词?如果不是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