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6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NaOH溶液把从汽油中萃取出来,再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精密度试验及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较高,能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2.
含酚废水治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含工业废水的治理现状.对萃取、吸附、电解、化学絮凝、液膜、生化法等治理技术进行比较,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大黄对小鼠缺氧及耐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 (icv)的方法 ,观察大黄对小鼠缺氧及负重游泳耐力的影响。结果 :大黄可提高小鼠抗缺氧能力及机体耐力。结论 :大黄有抗常压缺氧、急性脑缺氧和提高机体耐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研究测定了不同抗性的烟草品种接种赤星病菌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峰与抗病性负相关,抗病品种的总和类黄酮含量高峰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峰高于感病品种.这些峰值的大小可作为鉴定品种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5.
本实验以干燥厚补(Magnolia of ficinalis Rehd.et Wils.)皮为原料,用甲醇的水溶液来进行热浸渍提取法提取有效成分,而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再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分别得到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层五个层。将乙酸乙酯层浓缩后,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核磁共振确定其结构。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了较纯的起主要药用作用的木质素类化合物1:5,5’-二烯丙基-2,2’-联苯二(厚朴)和化合物2:5,3’-二烯丙基-2,4’-联苯二(和厚朴)。  相似文献   
96.
就溴麝香草蓝的名称由来、作用原理以及常见应用作简要介绍。先从麝香草、麝香草、麝香草蓝和溴麝香草蓝这四个方面,从局部到整体来认识该试剂。接着,从溴麝香草蓝的结构式分析其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原理。最后,介绍溴麝香草蓝的常见应用。  相似文献   
97.
芍药科化学和系统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栽培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它们是芍药甙I,苯甲酰芍     药甙Ⅱ,羟基芍药甙Ⅲ,丹皮Ⅳ,丹皮甙Ⅴ,丹皮原甙Ⅵ和丹皮新甙Ⅶ。  用薄层     扫描仪测定了23种芍药科植物(包括19个种和6个变种)根中这7个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     芍药甙在芍药科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作为本科的特征性成分; 丹皮类成分只存在于木     本类型的牡丹组,在草本类型的芍药组中缺乏。         从化学上比较芍药科和可能相关的15个科,结果表明,芍药科与毛茛目内各科及木兰目     均不相似,而与五桠果科、茶科、蔷薇科相近; 因此建议把它提升为芍药目。这些结果与近来的解剖学、孢粉学、胚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8.
大麻之所以能够对人产生迷幻作用,主要是因为其中一种被称为“四氢大麻“的物质成分。但是在作为纤维植物的大麻品种中,四氢大麻的含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将大麻作为一种迷幻药物来种桓时,必须寻求或培育出四氢大麻含量尽可能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99.
合成一系列关于Eu(III)/Gd(III)与2-噻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BA)-(TTA)2Phen(x=0~1),配合物Eu(BA)(TTA)2Phen比配合物Eu(TTA)3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离子浓度为0.4(摩尔分数).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2Phen与Gd(BA)(TTA)2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00.
原生产工艺中碳铵结晶问题频繁出现,对原系统进行技改减少结晶,降低成本,减少生产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