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774篇
科学研究   12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2.
缪徐 《云南教育》2007,(8Z):26-27
一、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相似文献   
133.
高中物理教材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必做分组实验有一定难度。制约该实验成功因素诸多。不少文章对其中实验教学内容都有阐明。也都提及“单位体积油酸溶液滴数”和“一滴油酸溶液的纯油酸体积”问题。但绝少提到决定这二者的注射器操作问题。笔者目睹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过程中不时变化注射器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介绍了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和取用,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精确度较高的标准碱、酸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137.
<正>"时令是食物的挚友,但也是食物的死敌",在过去,一到冬天,我国广阔的北方,天地间一片荒凉,寸草不生。从11月到次年4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办法种植"应季"的蔬菜和水果。但是,面对无情的严寒,人们却也总有办法变通。"三春不比一秋忙",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就开始忙碌地储存过冬的食物。家家户户挖地窖储存白菜、萝卜、胡萝卜、土豆等几样过冬菜,同时还要渍酸菜、做泡菜、腌咸菜来应付寒冬季节的菜肴需要。  相似文献   
138.
常规聚合物驱浓度较低,通常在聚合物驱试井解释中不考虑其弹性效应,但是对于高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地下渗流来说,其弹性影响较大,不可忽略。本文以室内试验为基础,考虑高浓度聚合浓度分布,对聚合物溶液的弹性进行定量描述,给出了高聚合物有效粘度地下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试井解释模型,结合数值解法和计算机多次搜索功能编制试井解释软件,将理论计算压力响应与实测压力数据进行自动拟合,矿场实际应用表明,考虑弹性的高聚合物试井解释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9.
什么样的课算得上一堂成功的课?有教育专家形象地概括为: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考试考得满意。教师教得有效,坚持怎样的衡量标准呢?无疑,学生学得愉快,考试考得满意是最好的标准,前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后者体现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在这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美统一。学生学得愉快,怎么去衡量呢?无疑,教师教得有效,考试考得满意,是最重要的标准,试想,教师教了半天,考试一塌糊涂,学生怎能愉快呢?至于考试考得满意,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教得实效和学生学得愉快。如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出了问题,考试怎能考得满意呢?因此,这三位一体的评价标准是一个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140.
我国农村,有一句谚语:"雷雨发庄稼。"其实蕴含着化学反应。原理为:N2+O2=放电2N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生成硝酸盐,成为土壤中的氮肥,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从理论上理解、记忆其反应实质,无法从实验的角度产生感性认识。如果能够设计化学实验探究其反应原理,不但加深认识该反应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