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现已被选入新的高一语文课本。教学参考书在分析这首词时,认为“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鲜明而形象地表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战争的歌颂”。最近,我读了几篇跟该词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分析文章,感到教参对此句的分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语第一册选用了毛泽东的两首词。第二首是《采桑子·重阳》,上阕第四句是“战地黄花分外香”。课本是这样解释的:“[黄花]菊花。菊花秋开,秋令在金,故以黄色为正,因称黄花。”这个解释有错误。“秋令在金,故以黄色为正”,这个解释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行之说,除中央戊己土外,其余俱能表示四方四时,都有色彩和所代表的动物。如东方为春,甲乙木,色彩为青。《水浒传》中吴用布五方八卦阵时,用大刀关胜为主将,着青衣青甲,动物图腾是青龙;南方为夏,丙丁火,色彩为红,用秦明为主将,因其绰号为“霹雳火”,着红衣红甲,动物图腾是朱雀;  相似文献   
13.
晚清著名学者、文学家莫友芝的《影山词》集,是清代贵州诗坛的佳作之一。其中《采桑子》(本意九首有序)直接描绘农桑事功,表现出词人对桑农的极大关注,情真意挚;从艺术风格上看,则显得质朴自然,清新明快,是《影山词》中思想性极强、艺术性极高的佳构。  相似文献   
14.
刘宇 《考试周刊》2009,(13):14-14
“不是人间富贵花”是纳兰性德这个贵族公子在盛世中发出的感叹,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的介绍寻找这种感叹的根源,通过对整首词的解读与纳兰性德一起体验他的盛世悲情。  相似文献   
15.
学海泛舟     
《老年教育》2008,(6):50-51
忆江南·石头城;踏莎行·归故里;鹧鸪天·改革开放30年;浪淘沙·晚景;采桑子·又梦迢遥地。  相似文献   
16.
采桑子》是一个常见的词调,吸引了几乎所有词学大家的大力创作,以它为词调通用名的词作流传甚广,颇具研究价值。本文系统介绍了《采桑子》从唐到元的名称来源、格律体式、思想内容、风格特征的传承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不仅是当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和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光辉论著中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用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创作十首《采桑子》,其中一些作品表达了对暮春之景的赞美与喜爱,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源于词人多年宦海经历所沉淀的旷达心怀。  相似文献   
19.
向字典鞠躬     
在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说:“这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虽未目睹.还是让人有眼睛一亮之感。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的一生和颍州有很深的关系,他本人也把颍州当作第二故乡。欧阳修的《采桑子》就描绘了西湖美丽的风光,通过对《采桑子》的解读,来分析欧阳修词中的“西湖情结”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