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30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所体现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非常复杂的。儒家正统思想、佛家和道家思想糅杂在一起,使曹雪芹对人生充满了痛苦和无奈的思考。他试图理清这些矛盾,却最终无法实现。作者的这些矛盾具体体现在对情节的描述、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设计上。曹雪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矛盾可概括为四个字:“循环轮回”。  相似文献   
132.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雄勋章》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战争效果而大量使用了明喻、暗喻和拟人修辞以及颜色词汇的独特艺术手法。在这方面克莱恩不愧为语言大师,尽管他自己没有上过前线,也没有战争的经历,但他通过非凡想象力和使用比喻、拟人和颜色词汇把小说中的主人公亨利.佛莱明以及士兵们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3.
黄檗禅的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佛即是法",这与老庄道家有相互融通之处,具有浓重的老庄特色,主要表现在"忘心"、"息机忘见"、"非有非无"、"佛"、"以默为本"、"自在"六个方面。这分别与老庄的"坐忘"、"绝圣弃知"、"无"、"道"、"言无言"、"逍遥"相印证,既是超凡哲学,又是行乐哲学,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4.
汉唐连称,而从文学言,唐代与西部发生关系者,远较汉代为多。盛唐诗歌的雄壮、浑厚气象,颇得之于地理上的西部因素,岑参的边塞诗尤可见之,他的作品与此前符号化、类型化的景象事物不同,而带有难以移易的地域特征和西部风情。唐代文学与西部文化的紧密关系,又见于西域佛教壁画对变文创作的影响,其中关于释迦牟尼成道的变文,应直接受到佛传故事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5.
巴蜀地区的佛道相争自南北朝时期即见端倪,至唐代前期愈演愈烈,双方施展各种手段,激烈地争夺信徒,以扩大本教影响,当时佛教似乎占有明显的优势。玄宗朝大力推崇道教却并不抑制佛教发展,但道教得到了朝廷的更多支持。佛道二教在玄宗时就呈现出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趋势,到了中晚唐时期,最终形成三教“殊途而归、体本无异”的和谐共存局面。巴蜀地区具有深厚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唐代该地区的佛道之争颇具代表性,是我国中古时代佛道关系发展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6.
千年前的苏轼在滂沱大雨中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感叹,这时候的他早已名利尽失.上天似乎也很嫉妒他的才能,让磨难接二连三地光顾他,他不得不落魄而狼狈地出逃.然而,在这突如其来的改变他一生的倾盆大雨,以及遭受的无数磨难面前,他却能面对人生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保持着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其独特的人格思想,造就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7.
从“对杂于佛教情形之分辨”、“对理解佛教情状之完善”、“对争辩佛、儒异同观点之总结”、“对宋儒取胜佛教策略的提升”4个方面,展示了朱熹对宋儒关于佛教、佛教与儒学关系的认识和主张检讨之情形;认为朱熹在这些方面既有所继承,亦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38.
唐代佛学大兴,其影响及于小说创作,既有“释氏辅教之书“,又有中土化故事.本文拟分析佛理对唐人小说题材选择的影响,可分为记梦题材、幻化题材、三世因缘、果报题材.  相似文献   
139.
6世纪中国佛教忏仪流行甚广,以张荣迁碑和陈海龙碑为代表的造像碑就是最好的例证。考察发现,二碑所刻佛名分别来自《金光明经》、《法华经》和《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此文在铭文考释的基础上探讨了佛名与忏仪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0.
池田大作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位伟人,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思想巨人,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追求“正觉”,以解除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为最终目的。池田大作的释尊观不但有利于我们看清释尊的多重面孔,也有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释尊博大精妙的思想、独异的人格魅力及其创建佛教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