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30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杭东 《武当》2013,(11):59-60
峨眉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术的三大宗派。峨眉山武术,讲究后发先至,以柔克刚。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广为人知的是“郭襄开创峨眉派”或“道姑开创峨眉派”。而知名武术文化学者于铁成撰文《揭开峨眉武术神秘面纱》则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成型于南宋建炎年间,鼎盛于明清时期,创始人为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  相似文献   
152.
叶倾城 《成长》2007,(1):54-54
朝阳升起之前,庙前山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他是某城风流的浪子,20年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喜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目,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相似文献   
153.
巴林左旗盖家店出土辽代青铜佛板,为便携式类佛龛造像。佛板内容关联北朝以来数百年造像史,还多有牵涉印度造像艺术,反映了基层民众的西方净土信仰情况,不同于寻常所见具有官方性质的辽代佛教造像,有助于深化认识辽代佛教物质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4.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所体现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非常复杂的。儒家正统思想、佛家和道家思想糅杂在一起,使曹雪芹对人生充满了痛苦和无奈的思考。他试图理清这些矛盾,却最终无法实现。作者的这些矛盾具体体现在对情节的描述、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设计上。曹雪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矛盾可概括为四个字:“循环轮回”。  相似文献   
155.
疑伪经不仅是研究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材料,亦是考察早期佛道交涉的重要文献资料。敦煌本《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据目前所见资料,敦煌藏经洞出土31件。该经是南朝时僧法尼"宿习"所诵出之疑伪经。其内容涉及佛教对自身信仰的整合及佛教应对诘难所作出的调适等。《万历续道藏》所收《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卷8《天地物像品》与该经在结构和行文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在描述天界时,又存在"三十三天"与"三十二天"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6.
一、课例摘录 《乐山大佛》引自:http://www.elab.org.cn/gallery/pudong/sy01/index.htm1  相似文献   
15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写得情景交融,空灵透脱,意境深速优美,具有独树的艺术魅力。历来,人们把这种艺术的成功归于“以禅入诗”。事实上,王维不是纯粹的佛教徒,他的思想是儒道思想的双重渗透,再融入佛家的空灵和禅机;他的诗歌创作,更多的是受中国道家“神”的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8.
莫高窟第98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窟顶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通过抄录和核查这些千佛榜题,笔者发现,第98窟窟顶四披的千佛名应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其底稿应与S.6485《佛说贤劫千佛名经》类同.窟顶四披上方画十方诸佛赴会图,并有“奉请(十方佛)……来居此窟”之题记;窟顶四角绘有四天王像,也有“谨请(天王)……来降此窟”之题记,参照传世佛教忏法典籍和一些敦煌礼忏文的“启请”仪式,笔者认为,第98窟应该是一个忏法道场.  相似文献   
159.
让我们回到孔门师生那次对话的现场:老师孔丘对学生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只用了一个"唯"字作回应,以示明了儒学的理论关键。这神奇的瞬间被记载在《论语》的《里仁》篇中,颇易使人联想起释迦牟尼开禅宗之脉而心法予摩诃迦叶之际,迦叶以会心之笑应答佛陀的默示,而曾子则在面对师兄弟的询问之时,以明示的方式阐释了老师的"一贯之道",即"忠恕"。  相似文献   
160.
熊剑 《初中生之友》2012,(Z1):54-55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