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老井 《收藏》2007,(10):196-205
与兆晖相识有年。他曾为赵朴初会长用金字抄写过《金刚经》和《药师本愿功德经》。中国佛教协会和《佛教文化》杂志的诸多法师和编辑在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举办过兆晖写经书体研讨会。赵朴初老人对兆晖写经书法曾给予高度评价。在这一代艺术家中,能对佛学及写经文化有深入研究难能可贵。兆晖的艺术是从内核为出发点,对文化本质的追求。  相似文献   
42.
魏锴 《语文知识》2005,(7):16-17
以《金刚经》《维摩诘经》为代表的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文学性。一、借用修辞说理佛经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格是比喻。这些比喻往往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为喻体,新鲜、质朴、贴切,使枯燥、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43.
影响佛经的传世因素很多,其中,佛经译者对译介方式的选择对译本传世存在影响.以《金刚经》为例,敦煌写本《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译本.本文从特点分析着手,对比了部分罗什本和玄奘本,结合罗什的中道思想,对罗什本《金刚经》的译者宣教倾向进行研究,发现《金刚经》罗什译本的流传原因,从译者角度来看,取决于译者的翻译手段和宣教思想,是属于译者的主体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44.
<正>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民间的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人说它很古老,到底有多古老?且不说文献的记载,只说它的技艺就了不得,至少有三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一是雕版印刷。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咸通年间的《金刚经》,不单文字精美,插图的线条也流畅而纯熟,这表明至少一千二百年前,中国人就用雕版来印制  相似文献   
45.
朋友,你到过江华吗!江华古为冯乘,今江华瑶族自治县,风生水起,誉"神州瑶都"。如到江华,请到江华豸山一游,当别开生面。江华豸山为一县名区,历史悠久,推为仙境,不失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1989年2月13日香港《晶报》神州览胜栏目中载吴汝宁撰写的"江华豸山寺"文章,豸山寺和豸山才名扬在外,知者日多。现据有关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46.
刘铁 《收藏》2014,(19):114-117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为世界打开了一座宝库。时隔一个世纪的2004年,在陕西铜川耀州区的神德寺塔出土了一批唐、五代、宋初的佛教文献,经过整理共306个卷号。这些文献的出土让我们得见千年以前的珍贵墨迹。古人称佛经为“金经”,下面让我们共阅金经。神德寺早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它留给后人最显著的遗物就是一座高达35米的北宋佛塔。神德寺塔为仿木楼阁式砖塔,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雕刻精美,气势雄浑。塔在佛教是供奉收藏舍利、佛经、佛像的神圣建筑,在塔  相似文献   
47.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印刷术的发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造墨的产生以及后来的制墨技术愈来愈精,为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印章压印技术和代之而起的纸墨摹印以及大规模地雕刻石经又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起了直接的启迪作用.拓摹刻石和后来出现的佛像雕刻方法的结合更是直接促成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就是唐咸通九年( 868年)王?为其父母"敬造普施"的佛经<金刚经>.  相似文献   
48.
许坚 《今日科苑》2006,(3):I0015-I0015
~~许坚书法作品欣赏@许坚$中国楹联学会~~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文献里有众多的《金刚经》译本,译者是12世纪中叶的西夏僧官鲜卑宝源。他最初译出的是唐代沙门宗密以《傅大士颂金刚经》为基础的注释本,旨在服务于僧侣的考试,后来为方便普通读者受持,他又为夏仁宗的法会准备了一个节略本。这个节略本删除了宗密的科判和傅大士的“颂”,但是保留了傅大士自撰的卷首和章题。现存的西夏文《金刚经》都是节略本,未见古来最流行的鸠摩罗什本为基础的夏译,这反映了佛教著作在流传过程中渐趋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0.
佛经《金刚经》由梁昭明太子萧统科为三十二分 ,素为历代诠解家所重视 ,本文取用萧统划法而对“正信希有”分节给予分析与阐释 ,认为之中包含着大乘般若学的核心原理、佛学证悟的途径、方式及释迦牟尼对佛教未来行世的预测等内容 ,认真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准确把握《金刚经》和佛教义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