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07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陆昇 《新闻前哨》2024,(3):72-75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为宋韵文化“两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宋韵文化为数字化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宋韵文化数字化依循着从平面到立体,建构宋韵文化的应用场景;从静态到动态,创新宋韵文化的表达方式;从单一到多元,探索宋韵文化的关联形态;从有限到无限,开辟宋韵文化的传播路径的实践进路演进。但同时也存在着整合力不够、同质化突出、创意感不强、传播链狭窄等问题,需要完善支撑体系,提升活化深化转化率;打造主题IP,推进在线在场一体化;升级呈现方式,实现从走近到走进的转变;构筑传播矩阵,促进线下线上相融合。  相似文献   
152.
周凯 《收藏》2018,(7):74-79
粉盒,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原始瓷中,而后漆器、金银器中也有发现,宋以来,伴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兴起,瓷质粉盒由此应运而生,后历经明、清制瓷工艺的巅峰潮一直沿用至民国阶段。宋婺州的粉盒就是这浩瀚青瓷粉盒发展史中一支不容小视的分支。本文通过对粉盒发展脉络的阐述,结合宋以来婺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著名窑口瓷质粉盒的对比,介绍金华地区出土的宋代瓷质粉盒高超的精湛技艺,展示粉盒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3.
邮记东北行     
林霄红 《集邮博览》2018,(12):76-79
每年暑假都要远行,在2016年的夏天,我连续一周在中国地图上寻寻觅觅、勾勾画画,终于确定了“沈阳-长白山-镜泊湖-阿尔山-通辽-沈阳”横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自驾旅游线路。对于集邮者来说,“邮”与“游”同样重要,是我此行的重要内容。而我因为偏爱手绘邮品,所以在出发之前,专门烦请浙江金华的俞际文先生按照我计划的行程绘制了相关景点的手绘封片,这才安心地踏上东北之旅。  相似文献   
154.
鲁竹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54-57,82
浙西词人吴陈琰为“浙西前驱”曹溶的学生,于康熙二十年同淄川名宦唐梦赉相唱和,留下一百三十多首词,并与其他浙西词人有着广泛的交游。吴词境界阔大、慷慨俊爽,与其师曹溶一脉相承,却与典型的浙西词风迥不相侔。吴陈琰作词之时正是浙西词派发展壮大之际,他的创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浙西词人从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创作群体走向文学意义上的流派之经过。  相似文献   
155.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其饱尝甘苦的人生中,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给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咏梅佳作:“红酥肯放琼包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写梅花含苞欲放时瓣如凝脂、幽香袭人的美好形象;“寒梅占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描绘梅花初绽时的形象,同时也抒发自己赏梅时的愉快心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相似文献   
156.
分析了金华市IT产业现状,阐明了金华市发展IT产业优势,提出了金华市IT产业发展定位及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7.
南宋遗民词人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易领会道教的义理,加上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与方外之士结友唱和,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中对道教义理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使道家思想深刻渗透到了遗民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体现在词作的思想意蕴中.  相似文献   
158.
《花间集》中屡屡出现的江南美景、风物、人情等意象反映了积淀在花间词人心中的“江南情结”。这种情结是花问词人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它的产生与“江南”在中国文坛上的传统意义、当时西蜀的社会风气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寄托了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清平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9.
任旭娟 《考试周刊》2009,(36):63-64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北宋杰出词人苏轼左迁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充黄州团练副使时创作的一首词,原题是“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是借物喻人、写法独特的好作品。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相似文献   
160.
悦剑 《健身科学》2013,3(3):39-39
命名玉枕,顾名思义,就是用玉做成的枕头。古人是非常喜欢玉器的,当时一般大户人家里都喜欢拿玉来做枕头,夏天枕着它,感觉冰冰凉凉,十分舒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她那首流传千古的《醉花阴》里,还曾写下“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佳句。想想看,睡在如梦如幻的纱橱帐内,头枕着玉做的枕头,夜半时分,整个身体感受着枕上传来的阵阵凉意,正映衬出主人内心深处的落寞和寂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