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81.
高等学校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京高校云集之处,在民办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归纳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历程,解读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分析了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研究,以学院九个院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测试以及阳光体育宣传与组织等现状的研究,分析目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出了一系列适合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措施,为今后阳光体育运动在民办院校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2.
田怀清 《大理文化》2009,(Z1):30-31
我家住在弥渡县城北面的一个村子,名叫寺坡,县文化馆、图书馆就建造在我们村中,看书读报十分方便。我中学毕业后,课余时间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1961年3月4日国务院  相似文献   
183.
略论缪荃孙在金石学上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自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早年随侍其父缪焕章游宦四川,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四川乡试举人。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入翰林院。历官顺天乡试分校、国史馆纂修、总纂。后因遭人排挤,愤而辞官。自此以教读为业,先后主讲梁溪南菁书院、济南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常州龙城书院。晚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归国后主持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馆务。辛亥革命后,长期寓居上海。民国3年(1914)开清史馆,担任总纂,条举大纲,创设新例,并亲手撰定了六类传稿,…  相似文献   
184.
陈昱 《课外阅读》2013,(2):32-33
<正>又到暑假啦,我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家中,院外隐隐传来街区的孩子们肆无忌惮疯玩的欢笑声,让我恍惚想起了北京老槐树上的蝉鸣,那是我对儿时欢乐暑假最长久的记忆。男孩危机是最近网上热议的话题:男生不打球,不上体育课,所以越来越娘——而10年前,好像就已经是这样了。高考问天——湖南卫视钟山说事  相似文献   
185.
游石钟山记     
幼时读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敢梦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今天竟能于无意中来到这里,真正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笔调来表达,就是岂不快哉!  相似文献   
186.
苏轼的游记名篇<石钟山记>极富探索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因名求实和知行合一两个方面.苏轼的探索精神源于其旷达超脱的处世态度和不尚奢谈、求真务实的人生观,同时又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7.
徐明 《滇中文化》2000,(2):4-14
(25)南京“天”“地”由化石牵线,三国时曾是东吴都城的南京与蜀汉后方的澄江再度联姻。无论是从历史的眼光还是科技的角度来审视。南京都不愧是一座世界名城。南京地势优异,诸葛亮曾称赞其“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相似文献   
188.
看《钟山》     
也许第4期正处于双月刊杂志一年中编排稿件最为捉襟见肘的阶段,本期《钟山》未能维持住开年水准而显示出疲态,三个中篇整体而言较为单薄,短篇倒还耐读些。  相似文献   
189.
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篇文理并茂的散文,它既有其鲜明的个性,又有宋代诗文所特有的共性,即“理甚于辞”,也就是因事见理,理是归宿,记为议服务;加之教材又将其列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之后,这就更给教学避开共性而另辟蹊径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我教《石钟山记》时,采用了以“笑陋”为契机,侧重说写训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收到了显著效果。这篇课文,我用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情况,在讲解文句的基础上设置三个问题,通过讨论,梳理了文章思路:关于石钟山的命名缘由,作者对前人…  相似文献   
190.
本文针对大足宝顶山大小佛湾和剑川石钟寺十大、八大明玉造像,就其佛教经典的遵循与处理、图像及粉本的运用、地方形式的形成等问题作了比较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