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何茂  江彩凤 《兰台世界》2013,(4):131-132
<正>铜鼓是产生、流行于我国西南和岭南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物,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发明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铜鼓既可作为音乐舞蹈的伴奏乐器、财富权力的象征,也可作为贡纳赏赐品。祭祀时敲击铜鼓以保佑平安,婚嫁时,聚众击铜鼓以示庆贺,丧葬时敲击铜鼓致哀,形成一种以击打铜  相似文献   
52.
边疆的稳定发展关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关乎国运的兴衰。近年来,边疆学日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了边疆研究领域,边疆研究成果不断增多。边疆的历史文化是边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此,我刊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名家对南疆研究、桂学研究特别是泛北部湾历史文化的重要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3.
铜鼓文化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生动地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但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铜鼓文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铜鼓文化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以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为例,介绍了政府、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民间力量在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中的积极举措,提出了目前政府主导下的铜鼓文化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铜鼓文化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黄丝雨 《今传媒》2016,(10):156-158
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多年来一直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肯定与激励广西文学发展与传播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前多种媒介高速发展的语境下,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在文学传播中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其评审导向一直坚持在凸显民族特色和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中寻找弥合点,其传播媒介正在不断拓展,但是要进一步提高其公众影响力,需要从读者参与度、市场机制引入、网络媒体运用等三个方面入手,才能进一步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55.
铜鼓文化是民族文化之瑰宝,其源于西江走廊,并由西江走廊辐射周边,其内容十分丰富,对构建大西江文化走廊乃至泛珠三角经济文化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物。铜鼓纹饰体现了南方民族原始的太阳崇拜观念、云雷崇拜观念、河神崇拜观念、蛙神崇拜观念,这些原始崇拜观念以人类生殖崇拜文化和农业丰殖崇拜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57.
从彝族对火的崇拜以及火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来阐述相关的火镰纹、太阳纹及铜鼓纹的类型,在火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探讨了彝族服饰火纹样的民族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8.
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他们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另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也有分布。水族操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水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流传着诗歌、故事、传说、寓言、水歌等多种形式。这里的人民非常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有长篇叙事诗,也有即兴的短歌,其内容有叙述古代人类起源和民族…  相似文献   
59.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融合了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的一种综合研究过程[1],主要是根据土地系统固有的生态条件分析并结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评价其对某类用途的适宜程度和限制性大小,划分其适宜程度等级[2].  相似文献   
6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