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遂宁大英县象山花锣鼓是四川郪江流域地方锣鼓音乐的典型性代表,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镇的花锣鼓乐班,因一般都是家族传承或者同族组队,故流传地域不广,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及鲜明的地方色彩。本文从乐队乐器、节奏节拍、曲体结构三方面考察了象山花锣鼓的音乐特点,为理解四川郪江流域地方锣鼓乐的特点及中国民族音乐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个例。  相似文献   
42.
房县古称房陵,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房陵锣鼓歌以饱含《诗经》韵味的雅俗交融和风格样式的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深含其中的上古歌谣活化石基因,戏谑对歌的有趣习俗,以及秦音楚声错杂的绚丽色彩使它更显珍奇。  相似文献   
43.
北京乃至全国的地铁,绝大多数时候仍然要靠人力一点一点刨出来,受场地等条件限制,盾构机的使用最多超不过三分之一。记者注意到,工人们的口罩往外凸出的一块,全是黑的。2013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项目视察,对地铁建设者说:"我代表南锣鼓巷一带的街坊们向你们表示感谢!"徐磊就是承担地铁6号线9标段,也就是平安里、北海北、南锣鼓巷三站的项目经理,这段工程被称为"在祖国的心尖  相似文献   
44.
王晓飞 《辽宁教育》2013,(4X):66-66
<正>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大事,而体育工作的开展则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石。近几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明显下降趋势,集会长久站立时学生难以坚持,体育活动中个别学生晕倒操场,这些情况让人充分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应当共同关切和解决的问题。学校教育更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摆在首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晨光小学就是本着这一理念在学生中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45.
薅苹锣鼓是武陵地区土家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歌谣,它是按一天的劳动时间而形成的声乐套曲,主要由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四部分组成;曲体、体裁、唱腔、调式多姿多彩;歌词分固定歌词和即兴歌词,内容主要是以提高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服务。表演在田间地头,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与劳动紧密结合;表现土家族人民的朴质感情和美好愿望,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运用文化分层理论,结合尧文化,对晋南威风锣鼓的乡土文化和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并进行分层阐释。结果表明:在物质层面,晋南威风锣鼓的发展迎合历史规律,恪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在制度层面,晋南威风锣鼓融于礼制,人们产生的地区文化认同簇生道德规范;在行为层面,晋南威风锣鼓大开大合的动作风格彰显了奋勇直前、不畏艰难的民族风范;在精神层面,晋南威风锣鼓承载着尧文化的核心和合精神和正义精神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8.
本文是顺德的龙舟说唱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根据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概括与探讨,希望把龙舟说唱这种传统的乡土音乐文化能科学系统地引入小学的音乐课堂,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其成为特色的音乐课程。  相似文献   
49.
台州临海的民间音乐“狮子锣鼓”,是一种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器乐合奏形式,有悠久的历史,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其起源已难考证,在民间以师徒相传,有自己的记谱法,乐器有堂鼓、梆板、大锣等,演奏效果热烈,有固定曲牌,逢节日时演出。临海老年大学成立了狮子锣鼓队,但生存制约因素较多,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培养新的传人,改善其生存条件,古老的民间艺术才能传承并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0.
"换工搭伙"制度是川东宣汉百里峡土家族农民兄弟世世代代生产生活劳动中自发地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生产劳动制度,"薅草锣鼓"是其最重要的管理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事的变迁、岁月的流淌,"薅草锣鼓"这一管理工具下的"换工搭伙"制度在经历了它的繁荣后走向了衰落。如今,"薅草锣鼓"之"换工搭伙"这一形式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其提高生产力和劳动效率的社会功能已基本退化,社会性、娱乐性的音乐健身功能得到了再生和进一步的加强与升华。追述"换工搭伙"制度的渊源、繁荣及衰落脉络,是为了进一步继承、创新、开发和利用其社会音乐功能,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土家音乐文化及其价值,使其在当代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