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
92.
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歌意象朦胧迷离,清代诗人王士祯曾说,"一篇《瑟》解人难",在教学过程中,若想让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学生读懂《瑟》,尤其是读懂四个虚幻缥缈的典故,愈发难上加难。虽然,我们可以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但若只是为了迎合主题的多元化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规律,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93.
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使每一个有准备的,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无不蓄势待发,纷纷投入到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洪流中,奋力搏击,并在这样的波及中发展,壮大自己。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就有这样一支敢于迎着风浪接受挑战的商海劲旅,他们就是活跃在西部商海的军商贸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4.
李商隐的代表作《瑟》,既费解又耐人寻味,是唐诗中的上乘之作,在诗界久负盛名。千百年来对《瑟》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诗者无不喜吟《瑟》,借机或诉人生坎坷的寂苦,或寄美人迟暮的悲悯,或发仕途失意的惆怅,或温昔日恋人的旧情,或叹壮志未酬的遗恨……即便是那些走过了大半生的文人,也愿到《瑟》的意境里徜徉一番,感沧海桑田,叹人生沉浮。个别曾遇红颜知己的长者吟《瑟》时老泪纵横的样子,总比时下里的青年男女爱得“要死要活”要深沉感人得多。  相似文献   
95.
章一新  朱昌元 《师道》2016,(4):26-28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有李商隐的《瑟》一诗,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广为流传,我们都知道"望帝"为古代蜀国国君杜宇,他国亡身死,化而为鸟,于早春二月,号啼悲切,口中流血。五代时期还有一个蜀国君王叫孟昶,妃子中有个花蕊夫人,貌美如花,精通诗词,以才貌兼备而得专宠。后蜀为北宋所灭,赵匡胤垂涎  相似文献   
96.
根据瑞恰兹的语境理论,文词意义的确定是由其语境决定的,语境的不同会造成意义的多重理解。在翻译过程中,随着语境的变化,原文的复义或增多,或减少或变更。本身包含多重复义的诗歌在翻译过程中其复义会趋向于减少。本文借李商隐的《瑟》一诗,结合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探讨诗歌翻译中由于语境变换导致的复义缺失。  相似文献   
97.
王力 《文教资料》2008,(30):34-35
<狗儿爷涅榘>之后,云的创作发生了转向,在艺术水准下滑的同时,却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云的创作转向,与当代戏剧精神的衰落,及云创作主体精神的消解和身份转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8.
通过考察大量楚简材料发现楚简文中、当为""。楚简文中频繁出现的"缂",表明早在战国时我国的缂丝技术就已经出现,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缂丝成品。楚地丝织服饰文化与其流行的复杂的思想流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瑟》的朦胧性在于诗人用历史语义网中互相反映、互相参照的四个典故,形成了意象的迭加,增加了诗中多重象征的可能性,在使诗人复杂的情感、思绪得以对象化、具体化的同时,诗歌语言沿着聚合轴不断伸展,远远地拉开了能指与所指的距离,造成无限衍义,使人们摸不透诗人所表达的真实意义,从而产生了一种无限接近却又难以真正到达的朦胧之美。  相似文献   
100.
晚唐诗人李商隐被称为最擅长写朦胧诗的诗人。他的《瑟》所表现出的朦胧之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瑟》的朦胧主要体现在多义的主题、朦胧的意境、迷离的意象、含蓄的用典和跳跃的结构。形成这种朦胧荚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