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语第四册中笔认为有几处值得商榷。现贸然指出,以便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2.
张瑚 《现代语文》2006,(4):34-34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吸收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唐宋诗词优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选自《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就是最好的明证,尤其修辞方面,迭彩纷呈,情文并茂,而且常常把多种辞格综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自然贴切。请看例子:①恨相见得晚,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黾长亭,减了玉肌,比恨谁知?②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温做晕晕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相似文献   
13.
燕子     
席慕蓉 《良师》2010,(6):20-21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相似文献   
14.
15.
从教十多年了,上了很多好课,也有不少遗憾,但有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记。2007年4月20日,甘肃省第二届“创新杯”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开幕了,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比赛,抽到的课文是《长亭送别》。组委会限定了一节课的时间。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大胆取舍,我的设计思路是重点鉴赏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汤显祖文采涌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长亭送别》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本折集中体现了王实甫戏曲的语言美,而优美的语言离不开下列技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为诗人,他不仅擅长写政治抒情诗,也是革命爱情诗的高手。下面以其三首诗词为例,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那动人心魄的革命爱情之歌吧。  相似文献   
18.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相似文献   
19.
担任了一次全市高中语文教学竞赛的评委,执教者参赛的课文是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与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总体感觉教师们的课上得是比较精彩,各有特色,多媒体都用了,有的教师还自带了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20.
同样的离别,同样的悲痛欲绝,同样的难舍难分。两首离歌却能给人不同的感觉,缘自何由?董解元的《小亭送别》与王实甫的《长亭送别》都描述了崔莺莺和张生之间浓得化不开的离别之情。本文将带领你们一起游离于两剧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缠绵柔情。并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时代性因素对学者的创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