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这首诗或某联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是怎样表现的?答题步骤:先答出依依不舍的留恋或相思之情,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有手法当结合诗句指出手法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2.
鞠恒瑞 《现代语文》2008,(11):50-50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奇葩,是一部光照千古的爱情著作。作品语言华美,铺叙委婉,神与境会。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节选了其中的一折《长亭送别》。在这一折里,作者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语言,细腻深刻、层次分明的表达了莺莺丰富的内心感受,使莺莺复杂深沉、炽热的感情变得可观、可触、可感,把莺莺的形象刻画的丰满动人。  相似文献   
33.
何祥义 《学语文》2007,(2):45-45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西厢记·长亭送别》(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名句。意思是:清晨,经霜的树林是被谁染红(像喝醉了酒的人的脸)的呢?是离人(我)的眼泪。  相似文献   
34.
成旭梅 《学语文》2006,(1):13-14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将组织学生对两文本展开个性化的比较阅读.以使中西经典剧作的内涵意义的揭示更完整、更充分。同时.以“开放课堂”理念、接受美学理念及发现教学法的介入.激发学生通过打破既有的阅读规律探导“掘进自我的存在”的个性化鉴赏之途。求索更高思维品质的生成及更多审美价值维度的实践之可能。  相似文献   
35.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造就了王实甫“文采派”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36.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四册《长亭送别》一课,对最后一支曲(《收尾》)中“一鞭残照里”一句的读解,《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者几乎将其忽略,只在附录的祝肇年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读解的话:“最后,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她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影像,  相似文献   
37.
师:今天我们学习《西厢记》里《长亭送别》这折戏。其实《长亭送别》这折戏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崔莺莺一家在长亭与进京赶考的张生饯别,没多少要讨论的,所以今天这堂课我们集中精力赏析这折戏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唱词。大家知道,书页上凡是字稍大一些、前面有方括号括着曲牌名的都是崔莺莺唱的曲词。  相似文献   
38.
万磊 《双语学习》2007,(10M):194-194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剧目。“长亭送别”一折通过途中送别、长亭饯别、临别嘱托、惜别目送四幅场景,表现幽深绵长的惜别之情,泌人心脾、动人情肠,体现出高超的抒情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9.
王实甫是元代富有才气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但有极强的戏剧性,而且有优美的曲词,情文并茂,美在其中,让人百读不厌。下面笔者以《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折为例,谈谈《西厢记》中的美。  相似文献   
40.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巧妙移情,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之中呢?这里以《长亭送别》为例,分三个阶段做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