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2.
东晋初期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局,过江士人因受门阀政治及中兴心态的影响,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揄扬风流,文学创作以中兴题材为主,这对东晋文坛诗性精神的缺失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东晋政权内乱不断,建康文坛的中兴之音也被打破,文学主题遂由中兴赞歌转为山水咏怀,东晋文学中心也由建康转移至会稽。  相似文献   
83.
北魏的门阀制度,自孝文帝推行之日起,就与魏晋南朝的门阀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显示出这一制度发展的先天不足。文中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北魏门阀制度的缺陷,并试图从这些特点中窥见这一制度很快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列王实甫的《西厢记》(下称王西厢)为“六才子书”之一,并以奇特独到的见识,批点文章的妙秘。他删去《西厢记》的第五本,使原剧从夫荣妻贵大团圆的庸俗喜剧提升为崔张在门阀制度压迫下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的古典悲剧。他还增删改定了王西厢的宾白唱词,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情感抒发更加浓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85.
魏晋南北朝这个乱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个旅游高峰.参与的人群普遍而广泛;旅游的热情高涨而独具风格;旅游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这一切的形成都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门阀制度的存在及老庄思想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皇权,因之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种现象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其存在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其由盛而衰,有其历史必然,由于它违背了社会协调发展所必需的精英循环。  相似文献   
87.
谢灵运、谢胱同属陈郡谢氏家族,而分属刘宋与萧齐时代。其行为在染上家族特色的基础上又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二谢个性各呈狂狷与局促的特点,却终遭屠戮。家族与时代的影响,也使二谢在个人素养与人生态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二谢皆工诗擅书,对文坛有较大影响;以才学与郡王交好而未得善终,好奖掖人才又有士族之傲气;皆追慕家族的显赫;俱受玄佛思想的影响而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88.
门阀制度的形成及门阀阶层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的特权,左思、鲍照的诗歌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89.
南朝时期,由于受到门阀制度的深刻影响,著作郎和著作佐郎的职位大多为门阀子弟所占据,但他们并不修史.这就导致新史官的产生,而新史官的产生则又反映出南朝政府对史学控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90.
著名史学家高敏教授撰著的《南北史掇琐》一书,于2003年8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高敏先生为推进南北朝史研究所作的又一贡献。 捧读《南北史掇琐》,首先使我们深感兴趣的,是高敏先生自撰的长篇序言。在这篇序言中,高敏先生详尽地分析了《南北史》值得称道的学术作用。 “二十四史”中的《南史》和《北史》,合称《南北史》,均出自唐代李延寿之手。历来对《南北史》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究其因,盖缘于〈南北史〉与其他断代史著不同的下述两个特点:其一,“二十四史”中既有《南史》、《北史》,又有记载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