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0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国维的悲观哲学,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他前期以世界性的眼光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引入我国,并将悲观主义哲思渗透在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他善于以严谨而又开放的态度去挖掘中国生命文化中隐含的悲观之义,以赤子的情怀承受由悲剧带来的苦难,并阐释了欲望与痛苦之不可摆脱。  相似文献   
42.
正买了一个石湾陶器,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负责包装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将陶器放在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  相似文献   
43.
李渔(1611-1680),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之苦.中年家道中落,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闲情偶寄》是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八个部分.本文主要根据李渔的《居室部》探究李渔的居室设计思想.全文共三章,通过对李渔所处时代背景下居室设计思想的分析,对《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设计思想的研究,获得对现代居室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44.
45.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政治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在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后弃官归隐,终身不仕。诗、文、辞赋俱有晋代大家。赋以《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文以《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最著名。诗现存百二十余首,  相似文献   
46.
《野草》浓郁的诗情和深邃的哲思引起了学术界阐释的强烈兴趣,然而由于其文本的朦胧、晦涩及阐释者方法的限制,目前对《野草》的阐释并不尽如人意,有的陷入玄学,有的简单比附。《野草》中有哲学,但那哲思是融在生活的广阔海洋中的盐,有味而无形;《野草》中有象征,但那象征也不单单指向社会批判,而是同时指向深刻的个人解剖。所以,只有从作者的生存体验入手,结合《野草》文本并兼及与之相关的互渗性文本,才能品得《野草》的真味。  相似文献   
47.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是一篇一读到就让人爱不释手的佳作。 独具文采 饱含哲思 读过不少周国平的文章,其文字独具文采,饱含哲思,非常惹人喜爱。  相似文献   
48.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地读,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特别是一些经典美文,更应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阅读教学同时又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的丛林中漫步,或驻足欣赏,或仔细玩味,学生才能谈得上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  相似文献   
49.
<正>作为数学家的罗素已经让我们耳熟能详,但是除此之外,罗素还有许多其他的身份,他还是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贵族世家,自幼富足的生活让他不用为生计担忧而专心做学问,同时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也深深影响了罗素的思想。  相似文献   
50.
雪的遐思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小作者遇见了雪,于是在电先火石之间感悟了人生,生发了感慨:人心似雪,那么生命会更加灿烂。文笔清新自然,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意境优美,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