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闽、台、港、澳四地终身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港、澳四地在终身教育管理体制、实施途径与模式、经费筹措和资助政策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台、港、澳在发展终身教育、鼓励公民终身学习的一些举措对我们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22.
曹阳  刘占君 《科教文汇》2008,(13):149-149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所有秘密,这为我们进行现代性批判提供了出场路径。《资本论》本身所呈现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澄明的,它的视阈是极其广阔的。《资本论》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了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3.
辛弃疾仕期虽然短暂,但却是其心态发展轨迹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时期是他进行真正哲学上的自省之后的选择期,充满了矛盾、反复等内心激烈的冲撞.其总体状态是焦虑,焦虑的构成乃固有的英雄情怀与油然而生的心灵深处的孤独意识,相互扭结.这种特定心态决定了辛词开始转"以气胜"而为多思性,并由此开启了他晚年词深沉悲婉之风.而人们若正视这种"焦虑",会发现一方面辛弃疾这一英雄词人的形象更加丰富、立体,另一方面正是这种"焦虑"后的坚持、绝望后的抗争才使他赢得了令人信服的崇高.  相似文献   
24.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南口头传统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也正面临消逝的局面。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以"朗朗上口,体会语言韵味""通俗易懂,渗透人生感悟"和"风趣幽默,营造趣味氛围"这三方面为切入点,就南口头传统融入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5.
(日)矶部彰关于<西游记>斋堂本的论述,给我国学界介绍了明末的又一种新的百回本<西游记>删节本,甚为难得.但文中论及该本的"祖本"即杨斋本和李评本二种底本中究竟以谁为主,尚可商榷;且论者未及对全书作必要的校勘,从作为校勘的五回(或六回)中所选例子,也不够典型,甚或有错.因此,斋堂本究竟是怎样一部<西游记>早期删节本,版本特点如何,尚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26.
“正史”篇幅宏大,资源丰富,可信度高,但查找利用难度较大,特别是散见于“正史”诸篇章中的零散信息,查全、查准需要一定的检索知识。以“民俗”文化为例,从纸本文献到网络全文检索系统,纵论“正史”中零散信息的查找利用问题,强调利用过程中对版本、检索工具的认识与应用。  相似文献   
27.
由福建省电教馆主办、福州市电教馆和福州市教育学院协办、连江黄如论中学承办的福建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8-19日在美丽的连江黄如论中学隆重举行.作为国内教育测量信息化系统研发领航者、相关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全通公司应邀参加了此次重要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28.
区域内的各地文化缺乏同质性和内聚力,而历史上多元的文化构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更使其呈现碎状的文化格局。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就碎状文化格局对南少林文化之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南少林文化缺乏坚强的内核,呈宽容又难融的发展态势;碎状文化格局是此态势的存在和持续的深层文化基础;南少林文化的发展不能背离“宗教是其本质、武术是其特质”的思想。  相似文献   
29.
对台湾中小学教育的改革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不足,提出对福建基础教育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为在校师范生了解台两地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提供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0.
简述“入词”是了解辛弃疾仕期间心态的重要凭证,总结辛弃疾“入词”作品历史编年,通过分析词的题材、意象、典故等即可发现他的内心矛盾激荡,进退维谷。而结合正史、地方志等所记载的辛弃疾在福建为官时的事迹分析,词中的犹疑、退隐等情绪和治理地方的积极作风又产生了鲜明矛盾,实质上是现实与理想冲突所造成的失落情绪的外化,也是其报国责任压制消沉心态的表现。通过整理分析文本,以更直观的方式梳理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探索“入词”与辛弃疾复杂心态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