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重读《图书馆学五定律》有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图书馆学五定律在现代环境下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五定律不但是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图书馆读者的行动指南。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22.
高鲲 《现代语文》2006,(5):48-49
阮籍以《咏怀诗》名世,一般提到他的《咏怀诗》,都是指其五言《咏怀诗》。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阮籍”条说:“……(阮籍)长于五言诗,代表作《咏怀诗》82首多抒写忧生伤时的苦闷,为后世传诵。……”但阮籍是否还写有四言《咏怀诗》,有多少首,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因为建国后几部通行的文学史著作都不提这个问题,只有胡国瑞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提到阮籍还有四言《咏怀诗》三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阮籍”条说:“……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此外还有四言《咏怀诗》,今存13首。……”另外质量较高的《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23.
阮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民族器乐之一,从一开始的伴奏乐器发展到今天能够独立演奏,并且已经开始登上大型的协奏舞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民族古乐器阮的起源与历史;虽然阮作为民族乐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发展时间比较短,中阮曲《山歌》作为刘星先生创作的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的乐曲推动了阮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文章最后对今后阮乐器也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4.
蔡玉英 《文教资料》2012,(34):34-37
历来学界对四库全书版本价值褒贬不一,今笔者以阮刻《论语注疏》为底本,与四库本对校,发现阮元《校勘记》中许多已列出诸本异同或标明诸本误、脱、衍、阙之类,在四库本中却不误,又四库本有不少异文与宋椠本、刘氏玉海堂影元贞本相合,此又可补正阮刻之讹脱,并借此重新认识四库本之校勘价值。今笔者就校勘问题稍作举隅,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5.
张少茹 《考试周刊》2012,(60):20-21
本文通过阐述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中的指导意义.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所面,洛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6.
笔者结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阐述了在读者服务创新过程中借鉴并进一步发展阮冈纳赞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7.
建国至今,阮独奏作品的创作经过了改革探索初期、繁荣创作期、多元化创作期三个阶段,逐步从伴奏乐器成为独奏乐器。本文以建国后的阮独奏作品创作为主要阐述对象,对其发展及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8.
阮籍是魏末的著名诗人,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他自幼有济世之志,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其思想也发生变化。阮籍的《咏怀诗》并非全是“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知人论世,则其旨意可大体把握。《咏怀诗》主要表现诗人的失意徨、揭露与批判黑暗现实与腐败政治、挟击礼法之士,以及“忧生之嗟”与出世之想。《咏怀诗》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是那个黑暗恐怖时代的真实记录,《咏怀诗》的风格与手法给后世诗歌创作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9.
王越  彭咏梅 《海外英语》2022,(23):72-76
文章选取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冯满天音乐会《满天阮乐》的宣传语料,依据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理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软件Elan6.2,对《满天阮乐》多种模态进行分层标注统计和分析。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语境,分析探索其中的语言模态、音乐模态和视觉模态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意义构建。笔者根据语料的解说词、独白、图像、主观音乐等符号资源的意义整合,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讨论CGTN英语新闻的模态特征,并为CGTN英语新闻呈现中医药内涵的方式提供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