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9125篇
科学研究   472篇
各国文化   72篇
体育   455篇
综合类   602篇
文化理论   90篇
信息传播   126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816篇
  2007年   721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儿童母语审美教育的课堂实践表现出“瘦、漏、透、皱”的审美意趣和审美追求,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美学特质。“瘦”指审美课堂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非常集中,围绕这一目标的达成,展开层层递进的审美实践活动。“漏”指审美活动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保持着自然的通畅性。“透”指带领儿童进入文本情境或教学情境后进行审美鉴赏活动,以达到妙悟的目的。“皱”指引领儿童通过不断深入、回环往复的涵泳诵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享受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72.
儿童高品质学习生活主要从生活和审美两个视角观照学习,重点关注儿童学习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生命状态。杜威关于“一个经验”的美学思想强调“经验”的实践性、整一性和完满性,为高品质学习生活的校本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学校通过打造适合儿童生长直接经验的“场景式”校园环境,建构“结构化生长”课堂教学范式,创建“经验互融型”特色课程体系,为儿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73.
李芳 《大众科技》2008,(3):107-108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广泛化使得高校的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出现了一些偏差。健美操教学在女大学生中颇受青昧,加上健美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学价值,可以使她们在节奏鲜明、欢快奔放的音乐中展现她们的健康、活力、青春,同时也培养她们对生活、对艺术、对自然中的关树立健康、科学的审美观,提高她们感受关、认识关、鉴赏关和创造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京派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完成了对京派文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将文学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其自身文学创作的独特性蜚声文坛,取得重要成就.汪曾祺众多小说作品的题材和内容选取都散发着原始质朴的人性光芒,人性之美共同构成了和谐美的世界.这种人性美的书写形式中蕴含着"散"的美学,小说中蕴含平淡隽永的风格和古朴明净的语言均体...  相似文献   
75.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76.
体育与书法,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样式,但二者之间在审美意义上,又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试从美学通感的角度,分析研究体育与书法的相通之点,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层次,达到体育与书法愉悦身心,完善磨砺意志之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7.
李白政治文化人格中的高蹈心态,一方面是盛唐文化发展的产物,一方面来源于孟子荀子造就的士人精神传统。李白政治理想的空想性与多样性为有限的时空敞明了一个可能更完整的世界,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我”。李白的怀古情结与历史主体意志,在诗人对历史未来的双重体验中,外化成为理想主义的精神归宿。所有这些,既是盛唐之音的形上反映,又代表了特定历史阶段人类反观自身的思考成果  相似文献   
78.
美学发祥期的突出贡献是形而上美学、美文化哲学和文艺美学的滥筋。美学学科诞生的直接背景是近代西方社会和文史的变化,即人的升迁、神的贬值和科教的兴起。由之构成了美学的三大品格:学术上的跨界、人文上的超升和隐性特质的膨胀。其人文质地的稚嫩、审美文化的“优根”和主流话语的封闭,瑕瑜互见,利弊杂糅,为走出古典准备着条件。走向现代则是美学的反题。  相似文献   
79.
废名既承袭中国古典文风又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手法,中西相融的审美观使其小说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审美特质。在他早期的小说集《竹林的故事》中,废名以诗意美和哀愁美为基底,探求着生与死的禅意境界之美,给读者带来了独特而深邃的审美体验,堪称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具异彩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0.
《道德经》是一部集哲学、文学和美学为一体的经典巨著,这部著作在传递深远隽永的哲学智慧的同时,广泛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给人们带来独特奇妙的审美体验。以亚瑟·韦利(Arthur Waley)和林语堂的《道德经》英译本为例,在展现两位译者的翻译个性化的同时,从翻译美学角度解读《道德经》主要修辞手段的英译,结合经典句式,对《道德经》语言修辞方面的审美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挖掘这部诗化哲学经典的美学特质,赏析中西不同译文如何再现原文审美信息,对翻译美学视角下的《道德经》翻译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