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6579篇
科学研究   407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203篇
综合类   450篇
文化理论   99篇
信息传播   1236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81.
以客家围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客家围屋的原真性感知维度及地方认同对原真性感知和行为意向关系的中介影响.研究发现,客家围屋旅游吸引物的原真性感知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解释,即客观原真性、建构原真性、参照原真性;不同人口特征的群体对客家围屋原真性感知、地方认同及行为意向有显著不同;原真性三个维度中,建构原真性和参照原真性对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182.
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与特征,以知网核心期刊为数据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筛选近三年798篇期刊并以“refworks”格式导出,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发现:核心作者与发文机构呈离散状态,研究热点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阐释、价值意蕴以及实践路径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文化认同、民族工作等仍是研究前沿。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归纳,找出研究的不足,挖掘研究发展脉络和研究前沿问题,为今后深入研究拓宽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3.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基于统筹国际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全局综合考量下的战略目标。概述“双碳”社会创建力培育的意义和内容,提出创建力培育的着力点,旨在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动力,以期为基础教育赋能“双碳”目标实现明确向度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4.
国家公祭仪式是高度凝聚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的政治仪式,是增进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仪式时空唤醒记忆以提升身份认同,仪式符号表征意义以增进文化认同,仪式操演规范行为以强化政治认同。这一作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时空局限、符号单调、操演刻板等问题,影响国家认同的范围、基础与实效。要扩展仪式传播途径,延伸认同范围;丰富仪式设计内容,营造认同氛围;注重仪式双向互动,激励认同行为,进而增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8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PISA 2025科学测试发布了《PISA 2024:科学的战略愿景和方向》(以下简称《科学战略愿景》),建议PISA 2025科学框架在科学知识维度引入“社会环境系统和可持续性”“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误用”“信息科学”三个新的科学知识领域,在科学能力维度新增“将科学知识用于决策和行动”“使用概率思维”两项新的科学能力,对“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两项科学能力进行扩展,新增“科学身份认同”维度。《科学战略愿景》对未来的科学教育的启示为:科学教育目标强调知识、技能与身份认同并重,科学教学方式注重联系交叉、应用实践和科学参与,科学教育评价用更全面的评估促进公平。  相似文献   
186.
政治仪式在青年国家认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重大使命。政治仪式作为一整套稳定性、象征性、规范性、重复性与教育性的复合系统,从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层面深刻影响青年国家认同。以政治仪式构建青年国家认同,呈现出仪式符号、仪式角色、仪式情境、仪式行为的基本样态,为青年国家认同提供价值导向、身份塑造、情感激发、规范行为等特殊功能。新时代推进政治仪式对青年国家认同的建构,亟需挖掘仪式时空资源,刻画青年的集体认知记忆;精心设计仪式情景,激发青年对国家情感认同;科学推进仪式操演,强化青年对国家行为认同;搭建仪式传播平台,为青年提供国家认同载体。  相似文献   
187.
《体育与科学》2019,(4):53-61
老鹰捉小鸡作为一个老少皆宜的"小游戏",在国内外被广泛传播,有着国际范围的普遍认同价值。以这一小游戏为研究对象,对它的起源、传播规律和启示进行理论分析与归纳总结,凝练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研究认为:1)"老鹰捉小鸡"起源于"尸毗救鸽"故事,是佛教在本土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变迁的结果,这一推论比日本的"比比丘女"游戏提前了至少500年;2)它的传播是其文化特质被分离借取,在人类心理一致性的作用下被创新、再解释的过程。游戏过程的仪式化将隐喻内容融入其中,进一步促进了喻体的行为变迁,文化变迁得以成为自然的过程;3)"麻雀个体"理论是基于"老鹰捉小鸡"传播规律的理论升华,在人类的共性文化中必然还有着类似这一小游戏的文化特质,以"麻雀个体"的四要素为切入点,创新或寻找新的文化特质,必然对文化的跨区域传播或"一带一路"的民心工程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8.
《体育与科学》2019,(1):104-113
根据文化类型进行分类,在对40年来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揭示武术文化研究的轨迹、逻辑与趋势。认为:武术文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研究成果呈现增长趋势,"武术文化"研究的政策报告类或者问题导向类研究占有了较高的比例;在研究层次上"基础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体育院校作为主要研究机构,基金资助为武术文化研究注入了动力。对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武术文化的本质定位、结构划分以及概念归属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武术精神的凝练依附于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精神的研究受到社会变迁与文化冲突双重变量的影响;武术制度文化研究视域广阔,研究成果呈现具象化、理论视域交叉化趋向;整体上来看武术物质文化遗存研究滞后于非物质文化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研究价值凸显。在未来的武术文化研究中武术文化研究趋向多学科交叉态势,武术文化传承人与武术文化的现代性等问题的研究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武术文化的族群认同与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研究主题日益重要,"乡村振兴""体医结合"战略背景之下的武术文化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9.
当前,教研员角色认同呈现出作为学科指导者角色的偏执化、区域管理者角色的工具化、教育服务者角色的泛在化等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个体—职业”的社会分层逻辑促进了教研员角色守正,“组织—个体—职业”的社会适配逻辑实现了教研员角色转置“,技术—个体—职业”的技术增强逻辑带来了教研员角色出新。面对新的社会历史空间,为避免教研员角色认同危机或矛盾,有必要增强教研员“学本”意识,使其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领导者;实现跨空间的联动,成为制度、理论与经验的专业融合者;涵养个体技术理性,成为技、艺、道的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0.
教学敏感属于教师专业意识的范畴,是教师通过长期知识与经验的积淀,形成的对教学情境的洞察、感悟和解释能力。本研究采用教师教学敏感问卷及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H省67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教学敏感与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被测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敏感与职业认同均处于较高水平;教师教学敏感在任教学段、学校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最高学历和任教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教学敏感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且职业认同对教学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