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62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151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国王财政自理原则是英国基本赋税理论的重要内容.尤其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它是议会约束国王征税的重要依据.一些学者依据都铎王朝中后期税收方面出现的某些变化,提出此时国王已经突破国王财政自理原则限制的观点.本文则借助大量事实和数据,在定量地分析了这个时期议会税收入和战争支出的基础上,证明都铎国王仍然遵守着国王财政自理原则.  相似文献   
22.
23.
我执拗地相信,总会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丽,惊世骇俗,绽放在古今中外世人的眼前。那种美丽不需要盈盈的眼波、摄人的微笑,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磨灭或被遗忘。它可以永恒,被时空定格,像永不凋谢的花朵,飘逸着长留心间的清香。  相似文献   
24.
乌尔纳姆法典、汉穆拉比法典、中亚述法典、赫梯法典是古代近东现存重要法律文献.尽管我们不能全窥四部法典全貌,但是通过对四部法典现存有关涉及妇女法律条文的分析,如通奸、离婚、继承等问题,我们仍可以认识古代近东地区妇女社会地位,也可以藉此一窥古代近东社会的价值标准和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5.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小城小说是其创作的重要方面。他的小城小说为我们描摹了一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原小城的生存图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既得益于他象征性的手法的使用,又得益于他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文体特质。该文从独特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诗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师陀小城小说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26.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逐渐深入,很多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在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其他领域的同时,《罪与罚》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与此同时,左翼文学势力也展开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判。  相似文献   
27.
于仲达 《高中生》2011,(30):58-59
陈平原:一九饿七年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现为北大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著作。在北大,操一口潮汕普通话的陈平原,能把1927年说成"一九饿七年",却挡不住学生蹭课的热情。跨校的、跨专业的、跨学科的学生,常常坐满一屋子,小教室要换到大教室。正点来的,很可能只有莳  相似文献   
28.
【题解】阿房宫,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二一二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遗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三辅皇图》又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终樊川以为池。”秦国灭亡,阿房宫被焚毁。  相似文献   
29.
《中国科技奖励》2004,(11):60-61
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王树生等完成的"王朝高档干红葡萄酒酿造技术与原料保障体系的研制与开发"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比鲁迅与陀氏的死亡意识,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他们对待生的态度。鲁迅和陀氏都描写死、恐惧死,但在探索生与死这个哲学命题时,却表现了明显的文化差异。然而,他们又存在本质的一致,那就是他们在试图越超死的沉思中都将个体的生命与人类生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