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优美隽永的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是驰名中外、享誉文坛的艺术经典。本文试将《阿诗玛》置于文学传播理论的框架下,借鉴“拉斯韦尔模式”理论,追寻《阿诗玛》传播的嬗变历程及成因。从这一极具参考和研究价值的范本中,探讨居于弱势和边缘位置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当下语境中,通过传播机制、传播策略的转换,以寻找繁荣民族民间文学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2.
口传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理想的生境。解放前,口传《阿诗玛》传承良好,主要缘于它有一个理想的生境。普通民众对原始宗教的信仰,普通撒尼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它有广泛的需要,以及在撒尼社会中有它丰富的传承渠道,等等,是这个理想生境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学周刊C版》2017,(21):54-55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代表,全诗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与大量修辞的运用密不可分。诗歌创作者通过运用排比修辞,使全诗结构匀称、节奏鲜明、易记易颂。排比修辞在《阿诗玛》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修辞方式,在译文中译者如何处理这一辞格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4.
整体赏读才子林夕以不动声色的笔触,刺激着每一个背着父母做过坏事的、并没被父母故意揭穿的孩子们的神经。父爱是深沉而伟大的,我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是踏在父亲的心房上的。无论我们怎么疯跑也逃不出他们的视线。读过此文,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对父爱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反复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重复来增强韵律,突出话语的节奏美。对韵律要求比较高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来说,反复修辞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修辞手段。在《阿诗玛》中,反复修辞的运用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译者在译文中如何处理反复辞格关系到源语文本中诗歌节奏美和韵律美的传达。文章将通过对法译本《阿诗玛》中反复修辞的翻译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译者在处理反复修辞翻译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刘颖 《视听》2018,(11):81-82
在宏观背景下的"十七年电影",政治本位思想浓厚,受前苏联影片影响,中国电影在吸收中不断融合地方特色。由云南彝族撒尼人的长篇叙诗改编的电影《阿诗玛》在整合自己政治主题的同时,表现手法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视听语言极具创新性,成为"十七年电影"中浓烈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的价值立场使其获得了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定位各种传统价值观念的一个新的尺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成就表现在对传统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上,并在解读中重塑自我。对《阿诗玛》的重新解读为我们重新认识《阿诗玛》这个彝族文化中最为经典的文本提供了一个其他任何批评理论都无法代替的新视角。这部叙事长诗通过阿诗玛的命运,探索了彝族女性对自由的渴望,揭露了男权主义长期以来对妇女的压制,由此折射出彝族妇女艰难曲折地反抗命运、勇敢地走出父权制笼罩的阴影,走向主体性自我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63年,受周恩来总理之命,电影导演郑君里将朝鲜话剧《红色宣传员》改拍为电影《李善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片完成后却始终未能获准公映,此片也成为郑君里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本文作者、剧作家王炼曾与郑君里多次合作,并参与了《李善子》的整个拍摄过程,他撰文回忆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影坛旧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阿诗玛》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翻译伦理视角下戴乃迭如何进行五种翻译伦理的选择,从而对其译者主体性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戴乃迭在翻译时选择性地遵守了再现的伦理、基于规范的伦理和交际的伦理,这样的选择体现了她注重原文文化的再现和译文读者的理解。进一步分析发现,戴乃迭的翻译更多体现的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此外,戴乃迭选择翻译《阿诗玛》也体现了其作为女性译者对男女平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阿诗玛》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闪耀着夺目光辉的艺术珍品,其深刻的主题思想、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叙事结构、多样的艺术表现、浓郁的语言特色和奇异的产业功能,构成了《阿诗玛》独特的传奇性。这种丰富多彩的传奇性不但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更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为《阿诗玛》成为中华民族的经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阿诗玛》独特的传奇性不但推动了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扩宽和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创作题材,更成为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说,随着人们对《阿诗玛》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阿诗玛》的传奇性必将放出更加夺目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