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6篇
科学研究   3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本文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现象,发现ESP学术讲座确实能让学生习得ESP词汇;而且习得的词汇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能保持在长期记忆中。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他们对讲座的理解程度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有显著影响。作者用“信息处理理论”解释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2.
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文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243.
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理论背景,阐述了附带习得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提出了英语专业学生有效地附带习得词汇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4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民分离的产物,同时也是刑、民结合的果实,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由刑事案件引发的附带民事诉讼呈逐年上升之势,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陆续颁布了一些司法解释,由于立法内容的相对薄弱,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笔者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略陈己见,以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45.
本文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三个问题入手,重点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判决的规定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46.
247.
徐飞 《今日科苑》2010,(8):357-357
目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了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但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却持否定态度。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为了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也使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48.
二语词汇有效附带习得的影响因素多,实现条件苛刻;"投入量假设"理论性较强,却由于变量难以操纵量化,相关实证研究难以证实其实践意义。大学英语模块教学在理论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条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词汇附带习得环境,提高"投入量假设"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基于模块教学的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表明,投入量的大小确实能够影响学习者的词汇初始学习,但对于词汇学习的延时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9.
李晨 《科技风》2013,(11):106
本文主要介绍了3GA2飞轮生产线搬迁至新工厂建线的过程,从生产线的选址、布局、工艺的编排、生产线附带的设计及布局、物流走向的设计及线上检验位置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50.
当下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农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和资金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在新一轮土地改革背景下,安徽、江苏、贵州、河南、黑龙江、宁夏等地纷纷开始探索以信托机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北京水漳为代表的双合作社农地信托模式坚守了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同时尊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意愿,并且为农业经营融入社会资本。但是,作为农地流转融资机制创新,在实践中双合作社模式下的农地信托法律关系亟待明定,尤其是对于信托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身份厘定还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不仅蕴含法律风险也极易引发社会风险,严重滞碍农地信托实践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系统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