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羽扇赋》文本的解读,探讨赋中所蕴涵的陆机道家思想和当时南北文人相轻的文化冲突。通过分析赋中陆机对羽扇这一东吴风物的赞扬,考察了其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强烈渴求。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羽扇赋》文本的解读,探讨赋中所蕴涵的陆机道家思想和当时南北文人相轻的文化冲突.通过分析赋中陆机对羽扇这一东吴风物的赞扬,考察了其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强烈渴求.  相似文献   
103.
陆机和王融是魏晋南朝时期两位有代表性的士族文人,他们的文学地位、家世传统、人格性情和人生经历都有相似之处。但文学思想、创作内容和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这其中受到了潜在的士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的影响。通过两人的对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魏晋南朝时期的士族演变史对士族文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一、悲时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陆机《短歌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赖知禾泰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杜甫《羌村三首》)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  相似文献   
105.
《赋》是我国论史上第一篇系统地论述学创作内部规律的专。陆机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诗歌特点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学的基本特征在于抒发情感,突破了儒家“礼义”之束缚,对后世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西晋诗人陆机临死,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的哀叹,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审视陆机的一生,可以看到,一方面,强权政治决定了陆机命途多舛有志难伸;另一方面,自身的性格使其投身失所行为失当。这两个方面最终导致了陆机迷失自我,结局悲惨。  相似文献   
107.
《文选》录入陆云的诗凡四题五首。《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是应成都王司马颖之命而作,肉麻地吹捧这位主公,并无可取,但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为顾彦先赠妇二首》是代言体的佳作,反映了一批前孙吴精英到洛阳来谋取出路、不得不别妇抛雏的哀伤以及内心的矛盾。《答兄机》作于太康十年(289),其时陆机赴洛,滞留在故乡的陆云为他送行。《答张士然》是回赠张悛(字士然)之作,抒写乡愁和目下的辛苦,是了解其时在洛阳之东南士族精英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08.
就文学创造构思阶段灵感问题的认识,从士衡《文赋》“天机”论到彦和《文心》“神思”说,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流变脉络。陆机与刘勰关于灵感的讨论,就其本质、特性、来源诸方面皆有阐发:关于本质,灵感内涵的确定性逐步提升;关于特征,从单纯的现象描述发展到现象背后学理的揭示,展示了对灵感特征认识的深化;关于来源,从无以识之到提出灵感产生系统方法论,体现了灵感理论化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灵感学说于魏晋时期,士衡、彦和二人之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为丰富中国古典文论体系做出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9.
从《诗品》对陆机的评价看钟嵘的诗歌鉴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诗品》中表现出的重词采的诗学观,推其原因,是与当时的文风密切相关的。汉末魏晋时,当时以高门文士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不断出现,再加上帝王的提倡,在当时社会和时代气氛的影响下,文人多崇尚那种精致、华丽和轻柔的美,对华丽辞藻的追求也就成为必然。“善属文,辞藻遒艳”成为当时评价人物的常用语言。在当时帝王的提倡下,南朝的文人集团经常聚集在一起,切磋文义,倡和争盛,从事文学创作活动,这些文人创作集团操纵着文风的转变。在《诗品》中钟嵘反对用典,批评“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日方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挖苦那些堆彻典故的人为“虽谢天才,且表学问”。很显然,钟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诗歌有和一般说理、议论文章不同的趣味,不是发发议论,讲讲道理,用用典故就可以成为诗歌的,他强调诗歌必须有美的形象、感发人的意志、激动人的感情,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而美的形式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钟嵘评诗注重词采的华美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准确把握了诗歌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的认识,推动了诗歌自身的发展,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在许多同学眼里,灵感是一种神秘而不可测的东西,它"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陆机<文赋>),令人"豁然贯通"、"顷刻顿悟",笔走龙蛇,犹如神助,瞬问便留下神来之笔,甚或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