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从《平复帖》的题跋入手,结合古今学者对《平复帖》的评述、研究,进行三方面的研究、考证。第一,对当前学术界就《平复帖》作者论争进行梳理总结;第二,对《平复帖》的递藏情况进行了考述;第三,就《平复帖》的风格,尤其是“点画奇古”的特征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22.
陆机太康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排比大量典籍文献,认真考证陆机在太康年间的事变,得出一些与目前通行观点不同的结论:陆机在太康元年被徒往寿阳,而非洛阳;太康五年陆机初次入洛;太康十年陆机仍在故乡,并未入洛求仕。  相似文献   
23.
陆机的《文赋》与陆云的《与兄平原书》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阐发了当时诗赋审美化的一系列标准,反映了西晋文人的“美文”观念。刘勰是魏晋南北朝“美文”观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情采》篇把美文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个层面。这种对美文特征的系统概括与二陆美文观的影响是分不开。“二陆”的“美文”观念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4.
从"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陆机作品"繁缛"风格的生成与其作为东吴勋臣之后的身世、吴地儒学学风以及江南水乡的地理特色均有内在关联。陆作在"繁缛"之外还表现出"清新"的风格,"清新"应当是吴地江南水乡赋予陆机的特有精神气质的表现。陆机作品风格与吴地文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5.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继曹丕《典论》之后的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广泛地论述了文学创作方面的许多问题。在论述诗歌这种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时,提出了“诗缘情”的著名理论,向儒家“诗吉志”的文艺观提出了挑战,更好地揭示了诗歌的瘁质特征,“鲜明地表现了文的自觉。”  相似文献   
26.
享有“太康之英”美誉的陆机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在创作和理论上皆有创获的文人,钟嵘《诗品》将陆机置于上品,评骘甚高。但因其评语意赅而言简,内中确指,令人莫衷一是。今在诸家研究的成果之上尝试对《诗品》中的陆机条的相关字句作寻根究底的探索,以期能探本得源,明其实旨。笺证中发现所谓“文劣于仲宣”、“不贵绮错”皆非字面所指,而是褒贬参半,这无疑是与钟嵘所崇尚的诗歌美学思想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7.
西晋陆机在罹难之际,曾云:“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后人将此言与秦相李斯“上蔡之犬”的典故对举,故后人有“上蔡之犬,不戒于前;华亭鹤唳,方悔于后”的感慨。上蔡是李斯的故乡,但华亭与陆机、陆氏家族有何联系研究者们一直存在着争议。因此,考证“华亭”的地理位置,了解其沿革演变,揭示它与陆氏家族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8.
陆机适应时代重情的风尚在其《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观点,强调诗歌抒写人的情感,揭示了诗歌本质规律和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陆机诗歌中功业未成的悲哀往往和生命短促易逝的悲感连在一起,其感慨世事盛衰,吉凶倚伏,世道险峻,人生险恶的叹世之作同样流露出浓重的生命悲剧感。陆机诗歌中的乡情交织着深刻的功名失落及客游见轻的心理失衡产生的不遇之感,曲折动人;其有些赠答诗回忆往事,思念友人,情真意切。要之,“诗缘情”的理论主张由陆机提出,并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29.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达二十则之多(《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堪称首屈一指,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有对陆机文学渊源的窥测,有对陆机用事、制韵得失的评判,而更多的是对陆机作品风格的具体评论。通过对刘勰论陆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陆机这一号为“太康之英”的著名作家,而且还可以窥见刘勰所持的文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30.
萧统<文选>中,陆机作品无论是在作品数量还是文体种类上都占据突出地位,本文试从萧统<文选>思想、梁代社会文学审美观以及陆机作品自身特征等方面探索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