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7762篇
科学研究   1230篇
各国文化   682篇
体育   1606篇
综合类   339篇
文化理论   350篇
信息传播   568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2019篇
  2013年   2090篇
  2012年   2478篇
  2011年   2540篇
  2010年   2292篇
  2009年   2039篇
  2008年   2787篇
  2007年   2934篇
  2006年   2211篇
  2005年   1903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适合五、六年级) 教学意图 进入高年级,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他们渴望被认可,渴望投入到新鲜的生活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思想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往往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看待事物,出现偏激现象。因此,笔者希望通过阅读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52.
基于任务的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适合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劳动与技术学科,它强调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性的任务,来学习隐含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因此,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尝试着在小学劳技课堂开展任务学习,以打破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相对被动的"授受"关系的僵局,让学生在任务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953.
作品制作课是把作品制作作为授课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旨在让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过程,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去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或者完成其规划、设计、制作等不同的阶段。作品制作课的基本模式是,学生从某一现实问题或主题出发,经历完整的作品规划、设计、制作和评价的过程,最终呈现出具有一定容量的作品。  相似文献   
954.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渊明诗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这一方面赏析了《饮酒》诗。对《饮酒》组诗思想性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抒发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愤;表达出对黑暗现实和颓靡世风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955.
文学作品的流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审美习俗。陶渊明的诗与柳永的词流播的变迁,不仅反映出受众的审美习俗由典雅而至俚俗再至雅俗交融的历史进程,也昭示了文学由上层向民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956.
美国读博记     
1999年8月,我结束了在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University)的学习,获得了第二个硕士学位,来到波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攻读美国文学博士学位。波大位于印第安纳中部的曼西市(Muncie),人口六  相似文献   
957.
刘威,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10年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获得者;被直接列入吉林大学博士生杰出人才培育资助计划;2010~2011台湾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博士生;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吉林省赛区特等奖、费孝通奖、吕振羽奖获得者。独立承担985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  相似文献   
958.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59.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