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农夫 《收藏界》2013,(11):148-149
中国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清新雅丽的品质,曾被选为国家宴会用瓷、国家礼品瓷和毛主席用瓷,获得“国瓷”的美誉,号称“红色官窑”。  相似文献   
92.
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倚深厚的才学为底蕴,融特殊的经历为神采,以诗为文,善于选择最佳切入生活的角度,营造飘逸隽永的诗韵,在清淡的笔致中深藏沧海桑田之慨,国破家亡之痛,形成一种体制省净、言近旨远的散文风格,充满深婉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9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十月革命后欧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期探索过程的自然的、历史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体现,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世纪回眸:陶学的由来和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优民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3):29-33,39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工具、思维角度和文艺观念,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努力将陶渊明的智慧和创造溶进现代文明,具有科学形态的陶渊明研究逐渐定型,直至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分支学科--陶学。本文就陶学的由来和走向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5.
社会时局的改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生态的变迁。虽则在政治失序的乱世,“士人”与“优伶”之间身份差异并未彻底弥合,但却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使怀才不遇的“士人”与同样被“势”所压迫的“优伶”有了某种同病相怜的心理基础,在此背景下,“士人”与“优伶”之间的关系较之以往亦有所新变。张岱的《陶庵梦忆》就可看成乱世背景下“士人”与“优伶”关系的具体呈现。本文将以《陶庵梦忆》为中心,对其中新型士伶关系的样态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
洪瑞阳 《大观周刊》2013,(4):314-314
云南建水紫陶曾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陶”,但如今建水紫陶已远远落后于其他三大名陶。本文就重铸建水紫陶辉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六书统》是元初曲阜文字学家扬桓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六书统》可以整理为“徐鹤翔补订本”、“南都监公牍纸印本”及“四库全书本”三个系统.《六书统》初刊时间应该为至大年间.而余谦补修时间则为元统至至正初.  相似文献   
98.
郝经和方回作为元代追和陶渊明《饮酒》诗人的代表,其诗歌都是借和陶诗的形式浇自己之块垒。但由于各自人生追求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在对诗酒生活的描写、对功名节操的态度以及对陶渊明精神的取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陶渊明《饮酒》诗对元代诗人多层面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9.
张问陶诗论主旨及其创作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张问陶的诗论主旨是:主真情,写真意的美学思想内涵;坚持个性化,独创性的创作原则。以生活为源泉的诗歌创作方法,在揭橥其诗学理论在继承性灵派盟主袁枚性灵说的重要美学思想上,又有所创新与发展,其创作较好地实践了他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0.
“我是编辑”——叶至善编辑艺术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鲁 《出版科学》2000,(1):52-54
世界上自从有了“编辑”这一行当,也就有了“编辑学”和“编辑艺术”之说。有人怀疑过它的存在,认为编辑无非是“为人作嫁”而已,一本书的问世与传世,主要靠作者和作品的好坏,至于编辑,不过尽了点分内的、技术性的职责罢了,有何“学”与“术”可言呢!然而从22岁起就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当编辑,一直当了半个多世纪的编辑还“老觉着没做够”的叶至善先生,却并不同意当编辑是“为人作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