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晋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定都洛阳,国号为晋。称国号为晋,是因为魏帝曾封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为晋公。隋公元581年,隋国公杨坚迫使周静帝让位,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隋朝。国号为隋,显然是因为他的爵位的名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2.
京杭大运河自元代修会通河开始流经聊城,促进了聊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成了聊城文化族群的兴起。聊城文化族群受八股文化的影响,多数因科考取得功名,进入仕途而兴,又恪守儒家文化的忠孝节义等文化理念,家族内部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对外注重教化,敦睦亲邻关系。各文化大族之间遵守封建礼法,用姻亲、师友、世交等关系互相维护,用封建礼法相互制约,保持了各文化家族较长时期的传承不衰,造就了聊城文化的丰厚底蕴。  相似文献   
143.
144.
社科文摘     
《百科知识》2007,(5X):59-60
车辆左右行驶的由来;我国古代的贺年卡;2006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评书起源于隋朝;“中山装”的来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5.
古代私学教育和近代以来的分科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本教育"。只有综合性大教学才能达成"人本教育"的目标。教师从大文科教学的角度出发,把历史学科作为突破口,探讨了大文科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大文科教学的可行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围绕常州特大城市建设目标,针对现实城建中重大地域特色项目缺位和古运河改道留下巨大开发空间的极佳机遇,在分析其必要性、迫切性和运河两岸现实布局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总体规划开发运河两岸、建设常州大运河旅游商贸风光带的对策方案。从现实优势条件、本课题研究现状和成果、困难因素及解决对策等几个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7.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8.
骑行是体验线性文化线路的方式之一,大运河是我国典型的线性文化线路。以大运河网络骑行游记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描述骑行旅游者的旅行动机、空间行为、旅游体验等旅游行为特征及规律,并找到其对大运河骑行的实践启示意义。研究表明,探访运河文化,体验中国南北风情是大运河旅游者的主要动机。大运河骑行旅游者沿路游览名城、古镇、古渡、古代水利设施、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和景点,获得了“古老、自然、畅爽、美丽、独特、挑战”多维度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149.
高句丽之谜     
从隋朝结束南北朝一百多年的大分裂,一统中原,到唐朝的前期,这段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时期。然而就在这段时期,却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政权先后与隋朝、唐朝屡次爆发战争,让隋炀帝三次大败而归,也让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筹莫展。这个彪悍的地方政权,就是纵横东北亚705年的高句丽。这个神秘的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50.
自鸦片战争之后,众多西方传教士和旅行家涌入杭州。他们对杭州的大运河、钱塘江潮、寺庙、城门、桥梁、街巷等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并留下了大量的著述来记录他们在杭州的旅行和对杭州的研究。本文集中讨论来华西方人笔下杭州的运河和翻坝、运河的民居、街巷和钱塘江潮。从西方视野来了解晚清时期的杭州景象,为我们回眸历史,研究杭州古城的风貌,追寻杭州历史名城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脉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