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2692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01.
张燕 《教师》2012,(27):52-52
在新课程改革下,各科目教材基本发生了较大变化,思想政治课教材也不例外。如何在新形势下把课教好,贯彻好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政治科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政治科学的重要主题、基本主题很重要,它涉及从总体上对一门科学的把握,对其思路理念的认识,也是其知识线索的根据。政治科学的基本主题或者说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个结论的依据,存在于古今中外的诸多政治理论当中。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近代霍布斯的《利维坦》,再到马列主义,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们无不在讨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各种思潮,也主要在讨论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孟子讨论了君臣民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探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所强调的集体主义也是典型的关于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结合例题分析,总结了如何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03.
所谓不定方程是指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量的个数,且未知量又受某些限制(如为整数、正整数等)的一类方程.在初中数学竞赛中,不定方程问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如能仔细分析,掌握题目的一般规律,找出其隐含条件,或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已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一些方法,就能迎刃而解.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数学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往往容易被忽视,挖掘和利用好隐含条件是顺利解答数学习题的关键因素。详解了一些教学实践中巧用隐含条件、妙解数学习题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05.
函数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是高中数学考查的热点内容,因其概念性较强,解题方法灵活等特点,做题过程中如果审题不清,忽视隐含条件,很容易导致结果出错.下面就典型例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6.
近几年来,在中学数学习题中,涌现了大量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的新题目,这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中学数学的主  相似文献   
107.
1 着力“三分析”,挖掘“隐含”条件 力学综合题,解答的难点往往在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首先要着力“三分析”——即分析受力及变化情况,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特定的状态及其条件.其中,特定的状态及其条件是题目的个性,隐含条件藏匿处,也是破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的许多观念要发生改变,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从秦到清的不断演进和发展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整理和归纳,在内在逻辑上形成总体思路,创造性地使用与整合教材,形成知识链条和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9.
张腊山 《新高考》2010,(Z1):24-25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题中的一个保留项目,分值较大。其实,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题型,并非无规律可寻,许多隐含的条件藏匿其中,只要我们具备慧眼,用好命题者提供的"条件",定能拿得高分,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10.
闫进 《初中生辅导》2010,(17):29-31
在物理习题的解答中,许多同学都会因为题中所给的直接条件而不加思索地解答,因而导致结果的错误,下面就举几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