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1832篇
科学研究   702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215篇
综合类   734篇
文化理论   59篇
信息传播   133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652篇
  2014年   1164篇
  2013年   925篇
  2012年   1078篇
  2011年   1278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098篇
  2008年   1179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1,(19):30-35
我们是红色中国。红色是共产党主义革命的象征,但它也是中国人传统上最喜欢的颜色。这略略有些让人惊讶:革命与传统之间,怎么会有如此巧合?  相似文献   
12.
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1(6):3-5,30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媒近年在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方面缺失的14种表现,其中有一些由于普遍存在,而没有被传媒人意识到属于违规行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些属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有些则涉及传媒内部的体制。作者认为,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使记者内化自己的职业角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长远之计。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业余性与职业性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业余和职业之争从现代奥运会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近百年来这种争论时隐时显,就像一道没有解的数学题令前后7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殚精竭虑,费尽心机。在近百年的现代奥运会史上,它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引起了国际奥委会与国际单项组织,与各国奥委会之间的无数次冲突,难以计数的运动员受到牵连。有时争论似乎有了某种结论,但不久便又推倒重来。现在,国际奥委会采取了对职业运动员开放的政策,似乎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要最后定论了,但是争论仍没有结束。业余与职业之争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的实质是什么?是需要进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奥林匹克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体系,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文章从奥林匹克主义的提出、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奥林匹克主义的形成和奥林匹克主义的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奥林匹克主义,并提出奥林匹克主义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新农奴"与记者之"死"--关于中国媒体公信力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广州日报》记者赵琳琳与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作了一次访谈对话。其中揭示的问题,令人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拯救语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 《教书育人》2005,(3):24-25
大多数美国学校仍然在实施分层教学,但反对分层教学的运动提高了人们对弱势学生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7.
史安斌 《新闻界》2003,(5):24-26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当中,网络媒介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大众生活等多个领域起着组织、整合和导向的作用。有鉴于此,揭示网络文化、传播和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全球文化传播的战略与技巧,并对我国宣传管理部门和媒体在全球文化传播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富有成效的决策,对于学界和业界来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与“第三文化”的兴起从狭义上说,文化是指文学和艺术这样的人类言语和思维的精华所在。从广义上说,文化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群体行为的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Lackoff&Johnson的隐喻认知理论为理据,尝试分析隐喻的修辞意识及其认知机理。文章以实例证明隐喻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的隐喻思维无处不在,而跨域映合正是隐喻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
明弘正间审美主义倾向之流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尚质论文学观的地位 ,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之下 ,才有了我们今天把握到的明中后期文学的一个差异性面貌。鉴于长期以来 ,文学史与文论史界疏于对这一变化状态及其复杂性等的研究 ,本文试图在此有限的篇幅中 ,经过具体考察 ,对相关问题作些开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