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1867篇
科学研究   707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215篇
综合类   756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135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166篇
  2013年   925篇
  2012年   1078篇
  2011年   1278篇
  2010年   1151篇
  2009年   1098篇
  2008年   1179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播手段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期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32.
《新闻界》2018,(5):55-66
北美Media Ecology被波兹曼界定为"对作为环境的媒介的研究"。然而,从学派发展史来看,学者们的研究远不是"环境"二字所能覆盖。学者们将媒介看做"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物种并考察彼此的互动关系,这就是"作为物种的媒介"这一维度。Media Ecology将"媒介"和"生态"连用是一种隐喻的用法。"作为环境的媒介"和"作为物种的媒介"是Media Ecology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生态隐喻。  相似文献   
33.
杨成文 《传媒》2018,(9):91-93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之一.当今正处于信息膨胀的时期,人们比以前更易于获得信息,但同时也更加困惑.人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核实真相很难.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这样便进入了一个"后真相"的场域.在"后真相"时代,传统意义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4.
五四运动时期我国传统文化发生断裂,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纷纷涌入,传播生态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新闻传播事业开始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呈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萌发与扩散。新闻业务的专业化、报刊经营管理的企业化、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勃兴、职业记者的大量涌现等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特征。新闻专业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建构与解构的矛盾交织也成为它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线索与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35.
本文采取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从中国文化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因素和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特性两个方面入手,对中国电子竞技行业政策的"合法化"之路进行解读,认为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政策经历了从行政主导到市场机制的发展型产业政策转型之路。中国电子竞技文化经济正是在实用主义"国家利益原则"、多元利益主体政策网络以及新自由主义文化经济全球化的结构环境中发展壮大并走向产业合法化的。电子竞技行业政策演变体现着文化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管理双重目标,兼顾着经济目标与文化目标之间的利益平衡与矛盾。  相似文献   
36.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例,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融合认知与语用视角探讨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运作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在认知语境的制约下,使得源域的相关概念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中,听话人借助语境进行语用推理,在政治话语和政治语境假设之间找到最佳关联,进而推知隐喻背后所传达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内涵意义;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发挥了重要的认知与交际功能,旨在引导国内民众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消除西方受众对中国政治的误解,有效促进中国声音在国内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7.
38.
新闻的社会性建构决定中国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学习必须是创造性的“拿来主义”建构,“中国质素”的植入是保证其免于“逾淮成枳”的根本性规约.“中国质素”主要表现为党管媒体的政治维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维度以及中国新闻业传承的启蒙维度.然而“中国质素”重构不是“中国质素”的自构,而是“中国质素”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积极互动中进行建设性的重构.然而新闻专业主义“中国质素”重构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这个框架具有开放性,不过,在一定历史阶段这一建构框架具有相对不可僭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说牛     
众多探索古代文化。信仰的途径中,有一把既“显”且“隐”的钥匙──象征研究。象征( symbol),或作意象、隐语。显者,因象征有意透出深邃含义。隐者,因象征含蓄微妙,不及比喻、隐喻等手法容易明白那“谜底”。如果要解象征之谜,或需某种智慧。这种微妙难言的方式其实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民对上天充满敬畏,那么若与不可捉摸、至高超越的神明沟通,最佳方法莫过于透过象征。人类学者Geertz指出,宗教其实由有组织的象征网罗构成②。日积月累,这网罗的物象不论在生活或艺术上都沉淀为该民族文化的特色,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0.
走向犹太国——赫茨尔与乌干达计划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历史教学问题》2007,(3):54-57,44
犹太复国主义自发展之日起就将建立犹太人独立的民族国家作为明确的奋斗目标,于是复国地址的选定问题,就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一个重要的选择。赫茨尔作为政治犹太复国主义之父,在此问题上,他的思想与行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乌干达计划是选择复国地址的过程中影响最重大的尝试,它虽然失败了,却导致巴勒斯坦是犹太人惟一的建国之地这一目标最终得以确立。本文试图描述整个计划的全貌,探讨乌干达计划失败的原因,并分析乌干达计划在赫茨尔一生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