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690篇
科学研究   265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365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5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整体直观的古代艺术思维观照下,中国诗歌史以抒情为主流,同时也催生了古典诗学中最具民族特征的意境说,使得古代诗歌的艺术实践以这为核心而展开。在情志(趣)与意象关系上,古典诗歌的意境建构经历了先秦到六朝的配合、演进,唐诗意境创造的成熟和唐五代以来由诗境到词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2.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习语学习状况之后,在实验班运用了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习语进行教学。结果表明:概念隐喻对英语习语有较强的阐释力;利用概念隐喻教授习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得能力,并与学生的习语学习成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本文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梦境描写更可以视为是一种隐喻描写。李白以“谢公”自比,抒写自己的悲愤不平之气;又用“熊”“龙”喻自己激昂慷慨冀图振作的光辉俊洁的形象;神仙聚会的场景描写,更是隐喻李白对“尽节报明主”的向往,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借梦中仙境实现。  相似文献   
134.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以其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法闻名于世。对菜名的翻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更不用说隐喻式菜名了。菜名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指称菜的功能,有些菜名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如果对其中的文化内涵不了解,单从菜名很难看出所包含的食材和所用的烹饪方法。因隐喻式菜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它的俄译对更好地向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同时隐喻式菜名也是菜名俄译中的难点。文章将在对隐喻式菜名特点分析后,给出与之相应的俄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5.
"神话"和"谚语"作为集结人民群众智慧的产物,是文化、历史的精华。"神话"人物、事件体现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认知态度,且"神话"类谚语具有实践应用广、传播范围大、流传时间长、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等特点,在不同文化下具有差异性和相似性。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认知隐喻角度对中西方"神话类"谚语进行理解,更好地应用此类谚语。  相似文献   
136.
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最早由Halliday提出并被视为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和中国的《杨澜访谈录》为研究对象,从人际情态系统的角度比较中美访谈类节目中的交际话语,研究发现两个节目在主客观取向系统、情态的三级量值、归一性等几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两种语言都存在情态隐喻的用法,但英语主观显性的表达多于汉语,较多体现隐喻的高情态值,表现形式多样化;汉语则倾向于表达低情态值,情态表达更具抽象性。通过研究,人们对中美访谈类节目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人际话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7.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8.
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对连动结构进行分析,指出连动结构是存在着典型成员及非典型成员的语法范畴,同时认为其内部成员对内具有一致性并通过隐喻等手段处于不同的认知层面。  相似文献   
139.
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化和“读图”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感受普遍下降。带领读者走近文本,增强作品直接感受力尤其迫切。文章在回顾新批评理论方法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具体文本,通过分析一系列批评术语,探讨此方法在文学欣赏中的具体应用,以提供鉴赏中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40.
隐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括性地回顾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试图从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来探讨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隐喻式思维方式以及隐喻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语言和思维都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不同民族的隐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