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670篇
科学研究   264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362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4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浅释英语隐喻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形象,还是一种思维形式。构建隐喻理论的任务,就是力求阐述将句子的字面意义和说话人的隐喻意义联系在一起的原则。完整的隐喻理论体系,应当是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哲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符号学等学科对隐喻研究的综合。  相似文献   
72.
《现代教育技术》2016,(2):33-38
使用ICT支持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学习环境的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管弦乐课堂"将课堂教学环境中协调各种复杂学习活动的挑战比作管弦乐队演出,其设计理念有助于建立技术工具带来的可能性和教学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需求之间的联系。文章从"管弦乐课堂"的隐喻、设计要素及实践案例三个方面,探讨了CSCL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本文旨在介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导入策略的隐喻式路径应用,为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上的实践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4.
赵春红 《天中学刊》2004,19(3):91-92
对隐喻的结构、本质和认知渊源的分析有利于隐喻的理解和翻译。由于英汉隐喻结构、本质和认知规律的相似性,一般采取直译的方式;但针对“文化空缺”的现象,则应采取多种补救方案以达到原文和译文的对等。  相似文献   
75.
2011年6月,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王炳社教授的专著《隐喻艺术思维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隐喻艺术思维研究》全书33万余字,是王炳社教授继《艺术思维学》(2003年出版)和《艺术思维能力论》(2006年出版)之后、艺术思维系列的第三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76.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合理运用隐喻的认知及教学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77.
汪曾祺的小说写得极富意境,一直以来,前人多从叙事学、文体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其代表作《受戒》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8.
称谓是用来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而其中的职业称谓又可突出的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语教师职业称谓语"园丁"进行相应的解析。  相似文献   
79.
邹湘西 《海外英语》2011,(6):326-327,334
该文主要探讨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介绍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基本功能,然后论述二者的工作机制及异同。最终得出结论,二者具有互补性,应共同认识,以加深对隐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0.
孙亚楠 《海外英语》2011,(14):329-330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人们在表达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时通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在英汉习语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主要原因是人类共享一些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同时英汉民族在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世界观等上的差异也使得英汉习语中的情感隐喻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习语为习语研究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也为习语学习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