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719篇
科学研究   268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376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26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张林 《科教文汇》2009,(25):246-247
“山寨”是现代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语,以它为基础产生了大量“山寨族词汇”和表达方式。本文简略概括了网络流行词语产生的原因并从意义、词性、感情色彩和隐喻修辞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山寨”的发展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82.
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记录与传播信息的语言符号,还可以作为一种蕴藏文明与历史的图像符号进行研究。从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图像化的表达将汉字本身的内涵和文化在图像叙事中转译出来,探讨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呈现维度。深入研究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图像叙事方式,从符号转译、异质同构、图像化文字,到文字编排,结合案例分析为呈现出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多种表达方式。以此来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汉字文化的视觉表达效果,促进汉字在民族文化与艺术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受试进行关于口语多样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围绕问卷调查和语料分析展开,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多样性行为和多样性能力的概念;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试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仅忽略多样性.而且多样性行为欠缺,多样性能力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当代隐喻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借助隐喻思维实现多样性的理论假设,并通过语料分析论证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84.
陈捷  冯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4,(4):99-101,104
张德禄和刘汝山在《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中提出了隐性衔接机制的概念,在语篇表面结构不带有显性衔接关系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间接实现语篇主题的衔接。[1]在影视英语公选课教学研究过程中,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语境和隐喻等隐性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帮助英语学习者能够识别电影口语语篇中的隐性衔接机制,加强对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85.
网络语言变异是伴随着网络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从语言变异的定义入手,以近年来新出现的的网络热词为语料,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上对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进行归纳与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认知机制,指出隐喻和转喻思维是创造网络语言的有效途径,是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86.
介绍是表达事物间的关系,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是一种句式。on句式的基本形式可慨括为:TR+on LM,表示某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之上,并有接触关系,本文从认知角度来研究介词on句式的引申机制。  相似文献   
87.
以认知隐喻学中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解读诗歌张力的成因,即通过突显、忽略和遮蔽的方式达到目标域和源域间子集的映射。以狄金森的三首"死亡"诗歌为例,分析了她诗歌中无穷的隐喻张力。  相似文献   
88.
翻译问题是语言研究的一大领域,而隐喻修辞又是翻译及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正确的处理隐喻修辞的翻译是众多翻译学家的目标。本文从翻译的理论基础、影响隐喻翻译的制约机制以及隐喻翻译在英汉语中的互换的几种方法等角度对隐喻修辞的翻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9.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采取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英汉商业杂志中的商界人物特写语篇中的"战争"隐喻为考察对象,对比分析"战争"隐喻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应用范围、生成机制以及性别差异等。结果表明:在汉英文本中,"战争"隐喻的使用频率均为最高。人们通常用将军、士兵、斗士等战争形象描述商界人物;英汉"战争"隐喻在使用效果、应用范围和生成机制等方面比较相似,但也存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0.
概念隐喻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该理论的优缺点,从而促进其发展。从经验基础、双域映射模式、认知解释力等方面剖析概念隐喻理论,探讨该理论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