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11396篇
科学研究   1080篇
各国文化   49篇
体育   219篇
综合类   619篇
文化理论   67篇
信息传播   120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995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1143篇
  2009年   1086篇
  2008年   1226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论隐性知识及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英  王晓东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194-196,191
在分析、界定隐性知识概念及其重要特征的基础,认为隐性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对企业长期的进步和实业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使用、分享和汲取技术创新人员的隐性知识,把他们的创造力真正转变为发明创造,将成为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2.
只有以脑科学大脑"重塑"理论为基础,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行为,输出的学习"信息"才是评价学生学习是否真正发生的依据所在。持续的学生自主实验训练在联想思维、STEM技能训练及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对科学脑的长时程"重塑"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自主创新实验一般课程流程的实例说明自主创新实验是一条存在于科学教学之中的不易被人发现的"隐性"线索。  相似文献   
93.
隐性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高职高专艺体类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供的条件和帮助,条件适当,帮助合理,学好英语就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94.
一、隐性课程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隐性课程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杰克逊,他率先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其含义是指那  相似文献   
95.
隐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施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士绅 《考试周刊》2011,(81):194-195
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隐性管理概念及特征的分析,在分析实施隐性管理面临阻力的基础上,提出隐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6.
要打开诗词鉴赏这把铁锁,就要配置几把得心应手的钥匙,本文就想给同学们提供这样的钥匙。第一,抓诗词标题中的关键词。很多诗词,标题中就会出现统摄全诗思想内容或情感的重要词语,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全诗的灵魂,鉴赏起来就不会太费斟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对技术人才的技术素养内涵和智力结构要素的比较分析,指出技术素养培养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隐性工作过程”和“显性工作过程”的概念,并且给予了基于技术素养和智力因素的深入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如何实现基于“隐性工作过程”的技术素养培养,提出了“过程”、“整合”、“记忆”、“联系”、“转换”...  相似文献   
98.
99.
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艺术中最有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本文拟从写实和意象两方面分析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革新。  相似文献   
100.
在高校教育中,显性文化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多的锻炼与实践环节是由隐性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完成的。隐性文化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大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其教育作用是巨大的。高等学校应树立全局观念,动员全员育人,强化制度管理,建立良好校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多途径开发以充分发挥隐性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