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4345篇
科学研究   86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250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10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梁粤新 《青年记者》2009,(18):68-68
目前,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就运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市级电视台近年来也纷纷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采访。  相似文献   
992.
孙素娟 《青年记者》2009,(14):46-47
当今,媒体已充分意识到隐性采访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于是鼓励记者把隐性采访运用到更多的题材当中,对隐性采访报道给予较高的酬劳,隐性采访“不得已不采用”的规则逐步被打破,成为媒体和记者自觉、主动甚至喜欢运用的采访方式。隐注采访在我国可谓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993.
江山  周群  陈栩 《文教资料》2009,(6):157-158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其隐性的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及塑造人格、净化心灵的功能,是通过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4.
任玉珍 《文教资料》2009,(12):179-181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实施隐性教育意义的阐述,从创造图书馆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隐性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隐性采访在电视民生新闻,尤其是批评监督类新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隐性采访,就是通常所说的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但是,隐性采访应该注意运用的技巧、注意控制量与度.  相似文献   
996.
当下中学德育课程以显性德育课程为主。其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价值无可否认,但是显性德育课程内容的认知性与德育内容内化过程的体悟性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德育成效不高。隐性课程最初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1968年提出,他认为:不明显的学校特征形成独特的学校气氛,构成了潜在课程.其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布卢姆认为,隐性课程与学校所强调的品质以及社会品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张海瑞 《中学教育》2009,(12):46-49
隐性课程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感,有助于完善个性、健全人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创造力。为使其价值得以最大的发挥,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方面来全面挖掘它的育人价值,使其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推动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梁坚 《广西教育》2009,(8):20-21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线老师的不懈追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这一平台,有机整合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以达到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各项目标,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古代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感人故事,就是从环境熏陶的角度肯定了隐性教育的合理价值,至今仍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和传承。从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教室里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中提出的“潜在课程”到后来“隐性课程”隐性德育”等概念的陆续出现,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现代的“隐性教育”。几十年来,这一概念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们在新世纪搞好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同样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高校图书馆流通书库隐性丢书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丢书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挑战,丢书责任制的缺乏和图书乱放使得很多在馆图书无法找到,高校图书馆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及时复核架上图书,以便掌控图书丢失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