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8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教育   65985篇
科学研究   3793篇
各国文化   144篇
体育   2783篇
综合类   2109篇
文化理论   425篇
信息传播   9414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756篇
  2022年   811篇
  2021年   909篇
  2020年   968篇
  2019年   1072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986篇
  2016年   1361篇
  2015年   2367篇
  2014年   5771篇
  2013年   4859篇
  2012年   5430篇
  2011年   6141篇
  2010年   5476篇
  2009年   5241篇
  2008年   6331篇
  2007年   4980篇
  2006年   3946篇
  2005年   4008篇
  2004年   5618篇
  2003年   5679篇
  2002年   3964篇
  2001年   2938篇
  2000年   2073篇
  1999年   634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31.
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蘸满爱意、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古 今中外教育家所倡导的、推崇的。温热的父母之爱永远是子女幸福的摇篮;真挚的教师之爱,可化为一面面风帆,鼓荡着船儿,在人生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爱,可以滋润情感的沙漠;爱可以唤醒干涸的心灵;爱可以分娩出追寻的希冀。没有爱心的教育,是“空筐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32.
我国的《种子法》虽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法律,但在笔者长期的执法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将来的立法中予以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933.
悲剧的灵魂并非依附于作品,而是存在于作家的意识中,但更多的,悲剧是人类的“百年之梦”,是人类社会的“原始意识”。  相似文献   
934.
一档法制节目、一个优秀的法制节目主持人要真正在共性中彰显个性,形成品牌,核心在于是否具备关怀意识,即对公理、正义和公平终极诉求的法治关怀意识和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自由的人关怀意识;要通过信息、理念、情感和即时四项服务来体现关怀意识;要借助准确生动的语言符号和精当、到位的非语言符号来表达关怀意识;要从思想素养、学识素养、专业素养三个方面全面提升主持人的本质力量,培养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935.
我国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保证质量是高教发展的重中之重.质量意识要增强,质量观念要更新,质量定位要准确是对大众化高教质量的全面理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资改善设备,下放办学自主权与法制管理并行,是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36.
培养高师生创新能力,重点应放在培养其教学创新能力方面,本明确提出了高师学生教学创新能力的内涵。探讨了高师学生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37.
《世界教育信息》2007,(3):89-89
2006年12月28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调查结果。该课题历时一年多,共调查了四个国家的7304名高中学生。  相似文献   
938.
数学课上。我正在讲圆的知识.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圆的感性认识。我特意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举几个有关圆的例子。孩子们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太阳、镜子、车轮、苹果……我一一加以赞赏。正待深入。一个叫王伟的孩子高举着手发言:“老师。苹果可以是圆的.还可以是方的。”  相似文献   
939.
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在于"善教"与"乐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是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乐学”是在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旨在使教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940.
诗性蕴涵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跟我们哲思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论的逻辑起正是由此展开,不论是“诗化”、世俗文化,还是诗的神性化,都是一种对感性的经验的依赖,这导致特性的泛化和诗化的文论意识的蔓延。我们的文论虽然逐渐观念化、抽象化,也构成了诗性的批评系统。但这种话语一旦定型、成熟之后,文论的意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就会受阻。同时,面对西方的话语的大量的浸入,却有一种“失语”的迷茫。文论的现代话语的建立,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进行了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学理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