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1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历代尚色心态的变异与汉语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风俗、传统的不同,人们对于色彩的好恶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我国历代尚色心态变异的阐述,指出这种变异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并直观地反映在汉语语汇上。  相似文献   
9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中国画意境的精辟概括,要创立意境,表达意境,必须处理好形与意、尚意与创意、意境和想象的关系,即做到意与形的统一、尚意与创意的统一,意境与想象的辩证统一。做到三者的辩证统一便能领略绘画天人合一的诗情画境。  相似文献   
95.
魏晋六朝文学尚“清”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学审美价值取向明显尚清。魏晋以来的谈玄风气盛行促成了魏晋六朝学尚“清”审美价值取向形成;魏晋以来士人们人的觉醒意识表现为对个体仪表风神“清”趣的崇尚,对“清”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影响到学领域形成尚“清”的审美价值取向;佛教传入对士人心态情趣的影响亦带来学创作中的清美好尚。建安迄于正始时期学主要表现为清峻、清简;西晋学崇尚清丽、清华;东晋时期学偏向于清淡、清雅,而南朝学最终走向清绮、清丽。  相似文献   
96.
苏轼诗文之"奇趣"主要在"理趣"、"雅趣"、"谐趣"以及"境与意会"等方面。"理趣"之形成有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表现为尚论、尚理、尚意;"雅趣"即"以俗为雅",一方面提升了宋代文学的品位,一方面又使文学得到普及;"谐趣"即幽默,是苏轼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又是他的一种艺术趣味;"境与意会"主要表现了苏轼对意境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7.
汉魏间之旧体书法——章草、楷书,高古而质朴,谓之"古质";东晋中期经王羲之革新出的新体书法——楷书、行书和草书,则呈现出一派新妍之貌:流美妍丽,飘逸洒脱,婉转纵逸,"文质彬彬"。这一崭新的书法意象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审美时尚、文艺思潮、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自我价值等时代主题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8.
用典,古人也叫用事,在先秦的古籍中已现端倪,但那只是修辞手法,却并非文体特点。只有魏晋以后,骈文正式出现,才开始襞积典事,炼词铸句,一句一典,精加雕琢,“用旧合机,不啻自其日出”,达到自然高妙,博雅含蓄的艺术效果。 《文心雕龙·事类》篇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徵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盘庚浩民,叙迟任之言:此全  相似文献   
99.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0.
尚可喜降金与毛文龙之死是密切相关的,毛文龙被杀后,东江镇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相互攻杀兼并,在这种兼并斗争中,尚可喜与沈世魁结下了不解之怨,沈世魁日后"寅缘得岛帅",便欲置尚可喜于死地,尚可喜走投无路,被迫走上了降金的道路.可以说,尚可喜的降金是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形势变化的结果,毛文龙之死是构成尚可喜降金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