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是9至10世纪的《新罗殊异传》中的志怪、传奇一类的作品,如《竹筒美女》《首插石楠》《虎愿》《仙女红袋》(又名《崔致远》或《双女坟)》等。在这些作品中,《仙女红袋》和《金现感虎》(又名《虎愿)》中的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善良、宽容的品质和忍辱负重、坚韧持守的精神。  相似文献   
32.
不少民族都曾发生过规模不等的迁徙,由此而产生了迁徙史诗。迁徙史诗是西南少数民族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维度、多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西南少数民族迁徙史诗反映了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面临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敌对的势力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艺术地再现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迹。  相似文献   
33.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长篇章回小说的渊源、直接源头、雏形特征及其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4.
学生评价老师不能作为教师聘任的主要依据。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不够成熟,都处在成长的雏形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最容易误读一个老师:严厉了,就不是好老师,就厌恶;听之任之的,才是好老师,就喜欢。虽然,当学生长大成人之后知道严厉的才是真正的好老师,但后来的公正评价对那位老师的聘任已是马后炮,而当初的不公正评价早已造成了对老师的伤害。  相似文献   
35.
偶型是人类历史长期积淀和文化不断创造的产物,在历史进程中一直存在,本文把已被广泛应用的偶型上升为一种艺术门类,系统化的对其雏形及渊源进行探究,旨在系统并理论化的归纳这种特有艺术形态,更为现代多元化的偶型艺术提供有效实用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三五成群的现象在中学校园尤为常见,这些小型群体的成员有着高度相似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趋向于共同行动;他们会为群体中某个成员取得成绩而情绪激动,也会为某个成员遭遇挫折而情绪低落,或者将个体的问题转化为群体需要共同应对的问题;他们会基于共同的兴趣探讨某个话题;等等。这些现象实质上即为"雏形社会"的缩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巧妙地借助初中生"雏形社会"缩影的特点开展,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结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勿为小恶"的教学实例对基于"雏形社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佚名 《高中生》2013,(13):32
无论何时,航母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航母与驱逐舰(或巡洋舰)、护卫舰、潜艇以及补给舰组成编队,此编队可为航母提供足够的"海上战略纵深"。中国航母同样也需要"同伴"的保护和协助。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航母编队已粗具雏形。"重火力保镖"052D可能建10艘  相似文献   
38.
商代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时期,中国文明的绝大多数雏形是在商代奠定的。商代对以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体育的雏形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因此,不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便很难了解中国古代体育的基础。周代是将商代取而代之的新朝代,在文化上极大地继承了商的内容,在军事上也一样极大地发展了武备。但是,周代也不完全与商代相同。其中,文化上的“德”就是一个超越于商代“夭”的新概念。它对后世中国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春秋战国和两汉以来的文化直接受到了这一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体育当然受到了这两个朝代的文化的直接制约,它的发展步履明显刻有当时的各种痕迹。  相似文献   
39.
论汉字字形文化的早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与文化同构,因而自有文字开始,就应该有字形文化的研究。许慎及其之前为无意识研究时期的早期,其又分为两个阶段,即许慎之前为萌芽阶段,许慎时期为雏形阶段。这两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值得我们去做追溯性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40.
王莉 《博物馆研究》2007,(2):68-72,88
2004年,自我国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讨和实践工作已进行了两年有余,尽管业界及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已有所认知和了解,但是保护工作的开展依旧处在雏形阶段。现阶段各地方对"申遗"工作兴致颇高,但对保护工作如何开展尚缺乏认真和有效的探讨,笔者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及博物馆在这项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谈点粗浅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