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15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108篇
体育   371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1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关新铭 《钓鱼》2004,(11):24-25
当前,悬坠钓法虽有竞技和休闲之分,但均是从“台钓”(长脑悬坠底钓法)衍化而来的新生事物。特别是悬坠休闲钓法的出现,使全国广大垂钓者眼睛一亮,为之一振。这是因为它是从高高在上的“高精尖”技艺,在充分吸收古老的传统钓法种种长处之后,以新的形式和新的姿态走近了寻常钓鱼人,走上了普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杜林玉  曹梦 《武当》2004,(4):64-65
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我们即如约来到已经走过104周岁人生旅途的“世纪同龄人”、武当派武学泰斗李钟奇老先生的住所。寒暄过后,我们的话题也就顺其自然地从武当派武术谈起:  相似文献   
13.
去体操馆看国家队训练之前,有人告诉记者“最好带上望远镜。”虽然也知道新建的体操馆“块头”不小,但两眼的视力极佳的记者并没把这话太当回事。谁知,一进馆,头就“嗡”地大了。横宽足足有50米,纵深100米也打不住。站在门口稍微往远一点儿看,根本就辨识不出谁是谁。而教练们指挥训练,凭喊  相似文献   
14.
张笃新 《精武》2002,(3):5-5
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自古极为保守,由于其比较完整的保持了古拳艺原貌,而闻名武林。  相似文献   
15.
昔日泰国拳师,比武形式与今迥异,机巧与智慧是必备条件。尤其在本世纪初期,拳斗还采用缠麻方式,很为普罗拳迷热爱。自拳赛受现代赛制规则限制之后,拳师须佩戴手套,传统技击风范从而逐渐失色。前代拳家的花形技艺,如今已难见到,拳师多数重用西洋拳术手法,腿肘之技,已退为副成份,依赖体魄气力与敌抗衡,思巧与技法运用屡见贫乏,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16.
论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竞技武术套路正由目前追求难度的竞争性走向追求演练技巧的高难技艺的竞艺性,在追求整体艺术观的前提下,竞技武术套路整体意义上的审美特征为和谐、气韵和意境。  相似文献   
17.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历史悠久;是土家族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发明出来的织造物,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土家族祭祀、婚嫁等重大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信物或神物。文章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访谈,从土家织锦技艺的工艺流程、特征、传承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对土家织锦的传承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紫檀     
《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共4本,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收藏文化的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9.
王克明 《浙江档案》2006,(12):34-34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工艺精湛,历来深受化学和书家画师的珍爱。与湖笔相关的名人史实、传说涉及王羲之、王献之、智永、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颓、吴昌硕,近现代名人如沈尹默、郭沫若、潘天寿等等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誉为“房四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20.
玩具照相机     
1960年我17岁时,在环潭唯一的国营振华照相馆当学徒,两年后又转到铁路部门,相继在工务、机务一线当了工人。虽说摄影技艺没了用武之地,但在业余时间里,我仍将这个特长尽情施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