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96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3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奥运总会过去,而文物长存。中国是个文物大国但决不是文物强国,我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本钱,在“修缮”这个直面历史的过程中,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12.
朱湘  近意 《出版参考》2004,(11):33-34
我曾经向子惠说过,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即如《渡过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明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我时常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拿着这些词牌名慢慢地咀嚼。那时我所得的乐趣,真不下似读绝句或是嚼橄榄。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时常在寥寥的两三个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  相似文献   
13.
建筑色彩     
王振复  化冰 《出版参考》2004,(11):53-53
建筑色彩在中国建筑文化中也是一种象征“符号”。比如,明清北京皇家建筑,其基本色调突出黄红两色,黄瓦红墙成为基本特征,而且黄瓦只有皇家建筑或帝王敕建的建筑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迟到的反思     
费淳璐  近意 《出版参考》2004,(12):48-49
魏玛,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依然完好无损;诞生了“包豪斯”主义,而古典城市却如此完整的得以保留。这是德意志民族文化思想和性格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笔者因查阅资料,意外得程兆熊先生于1943年间发表的一篇文章,名曰《历代名将在滇古迹》。该文依志籍记载,将历代名将在滇征战建业留下之古迹遗址整理为32处,行文于书。今虽事隔久远。文中所述之事,恐已不具,然抚遗迹诚不能不有所感矣。为供有关学者研究考证,现将全文录于后: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专程来到西安,站在西安古钟楼上,他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儿来”。如今,古城西安面临的更重要的难题是——该到哪里去?这也是其他曾经的古都此时共同面临的尴尬和难题。辉煌而古老的历史没有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历史太久远了,以至于现在的西安人连失去盛世辉煌的失落感都已经体会不到。正如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所说:“汉唐时代如何,对当代的西安人已经没有什么精神联系了,让现代西安人去感受那种辉煌带来的骄傲和自信,那是不可能的。后代,甚至大量的文盲连这段历史都不知道,又何来遗憾!”  相似文献   
18.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古往今来,皆称“湖天第一胜境”。中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谓中国古代临水建筑的“极品”。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历代是屡废屡修,历代工匠对自然环境都是极为尊重,也对变迁的环境进行了动态的弥补和修缮,中庙是历代工匠智慧的结晶。这种师从自然、物化自然的营造技法和设计思想是中庙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从安庆明伦堂的历史概况、建筑特点、现状与格局等出发,阐述了其修复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性地介绍了此次修复设计方案的构思与做法,提出修复古建筑要“尊重历史,以史为师,修旧如旧”。  相似文献   
20.
古民居、古建筑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探寻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实物资料,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方的"活化石",它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一定时期一个地域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折射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生活情态,反映了当时当地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