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7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254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刘岚  都道合 《内江科技》2011,32(6):15-15
本文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分析了作为公示语的青铜器名称英译应该遵循的翻译原则,即简洁明了且保留源语文化形象。此外译者还应该认真深入地考究该青铜器命名的缘由及文化特征,选取适当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72.
石艾凡 《大观周刊》2011,(37):119-119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春秋晚期青铜器纹饰的类别,指出春秋晚期青铜器灵活多样的纹饰装饰手法、天人关系的新变在青铜器纹饰上的充分表现以及纹饰的象征性内涵来解读了春秋晚期青铜器的富丽豪华和五彩纷呈。  相似文献   
73.
青铜器纹饰是铸造或雕刻在青铜器表面的装饰图案,其种类繁多,各时期纹饰的特点不同。青铜器纹饰能表现出当时的思想观念,纹饰的变化体现了思想的变化,同时也是制造工艺和人类审美水平提高的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4.
发掘于1977年的明武清侯李伟夫妇合葬墓位于北京海淀区八里庄。李伟的棺椁已被盗掘,残存器物很少;其夫人王氏的棺椁虽朽坏但未被盗,出土器物较多,其中两件带铭文的银器尤为值得重视。一件为银盆,外底正中直行镌"慈寧宫",环行镌"大明万历壬午年御  相似文献   
75.
青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云南是我国青铜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大理是云南青铜文明的起点。远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人们,用劳动和智慧开启了滇西青铜文明的时代之门,他们把自己的真实生活用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记录下来,仿佛在向后人叙述昨日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76.
金文     
《科教文汇》2021,(11):F0004-F0004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故也被称为钟鼎文。它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商代金文的字体和甲骨文相近,文字内容或者是记事功的,或者是录训词的。金文发展至周代进入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77.
货币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物与等价凭证,既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顺利进行,也间接促进了沿线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本文通过梳理粟特铭文钱币,能看到东西方文化对粟特地区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希腊、波斯式货币的使用,还是仿制唐式货币,均取决于粟特人商业贸易活动之需求。可以说,一段粟特货币史也就是一部微缩的丝路贸易发展史。  相似文献   
78.
商周各时期青铜器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的变化反映着当时社会宗教政治背景的演变。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随着有铭青铜器在祖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逐渐复杂多样,结构中含有献器者信息的铭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西周晚期礼制改革后"造器者+自作+器类"型铭文及媵器铭文数量逐渐增多。春秋中期以降,礼仪的重点转移至现世的礼仪集体之上,造器者自用型铭文占据核心地位。战国时期青铜铭文的社会功用下降,部分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79.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陇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洞、鸑鷟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0.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栏目有考古研究、青铜器研究、佛造像研究、钱币研究、陶瓷器研究、玉石器研究、舆服研究、书画研究、舆图研究、墓志碑帖研究、文献典藏研究、近现代文物研究、近现代人物研究、馆藏文物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欢迎国内外作者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