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903篇
科学研究   208篇
各国文化   191篇
体育   479篇
综合类   233篇
文化理论   146篇
信息传播   116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主题、关联关系和资源标引的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主题图并实现其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主题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提供基于语义的整合,并将主题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导航。  相似文献   
22.
《传承者》作为一个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真人秀,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上,以青年受众为重点,实现有效传播、动态传播、真实传播.其传播策略对文化传播类真人秀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电视媒介传承文化遗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3.
数字化运用已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趋势。研究发现,湘西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承主体断层,数字化保护意识薄弱,数字技术人才奇缺,数字化理论研究不足等现实窘况。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湘西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护新路径:(1)提高数字化保护意识;(2)内培外引数字化技术人才;(3)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影像数据库;(4)建立遗产数字博物馆;(5)加强数字化的理论研究,以期为湘西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文化传承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特色课程中的开发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夯实校园教育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非遗”视角下,对小学体育特色课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文化认识不足,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体育非遗发展失衡,武术教育一家独大;课程设置不成体系,缺乏长效管理机制;项目开展“浮于表面”,非遗传承难以深入是发展的主要困境。提出了梳理文化脉络,力求融合共生;利用多方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立足“以人为本”,健全长效机制;多重价值激励,非遗嵌入教学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5.
水书是中国贵州黔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水书刻不容缓。抢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提升每个人的“文化自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图书馆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民族地区图书馆参与水书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26.
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区域传统体育资源活化中存在的政策实践性、操作性不足,功利导向加速文化失根,场域锐减造成传承链条断裂,现行应试评价机制阻碍教育传承,宣传手段单一、滞后消解传播活力等诸多困境。建议:发挥制度优势,增强政策实践性与操作性;坚守文化属性,形成地域性传统体育产业;续构新型传承场域,提高传承深度与广度;激活校园传承,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与体系;加强宣传力度,构建全方位舆论宣传体系。  相似文献   
27.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通常需学校的教育力量,将非遗渗透与融合在校园文化中,通常是非遗实现有效传承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甘肃武都的非遗高山戏为例,对高山戏及其传承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高山戏在中职非遗校园文化中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8.
韩国“无形文化财”名录体系具有法律建设动态性、名录建设协同性、传承体系梯队性、文化培育激励性、市场赋能双刃性五个特征,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改进和优化带来了五个方面的参考与启示:其一,建设以非遗保护核心法律为基础,配套性法令、办法、指南、方案等为补充的系统性法律运转体系;其二,优化多重协作模式,为名录认定提供更多的结构便利和多元可能;其三,建设梯队式和预备化传承人体系,为群体性∕集体性传承人的认定提供实践基础;其四,优化不同维度的“文化激励”,进一步深化非遗保护理念并形成文化自觉;其五,市场赋能的双刃性,需要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互通与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29.
如何审视非遗的存续,是亟待探讨的一个议题。已有研究多以进化论为视角,探讨传统舞蹈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狮舞的历时性存续逻辑,遮蔽了时间截面上狮舞存续的空间性。国家级非遗醒狮也随社会变迁显示了多维的“脱嵌”症候,但未彻底脱离传统而散溢出“留嵌”特征,呈现了以“假晶化”为空间状态、以审美分层为美学表征的内部文化多样性。民俗传统的现代转变与“现代性的本土化”构成难以剥离的一体两维,塑造着醒狮活态传承的“文化生态壁龛”。鉴此,我们需顺应非遗存续的空间规律并构设多样态、多审美杂糅的空间关系,深层维续依托于此的身份认同和共享情感,以促进非遗在城市化发展中的永续传扬。  相似文献   
30.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大遗址保护、文化旅游开发和工艺美术品生产等领域成效显著。随着时代进步和环境变化,洛阳文化遗产存在保护机制不健全、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有限、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难以平衡等问题。从文旅融合、遗产保护、产业开发等角度切入,洛阳文化遗产需结合新精神、融合新技术、利用新媒体,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