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3821篇
科学研究   1053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683篇
综合类   195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44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作为考场作文的非智力因素——文面,其得分点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显性得分为卷面赋分,一般表述为作文55分,其中书写占5分或者作文60分,含文面5分等,分值以5分居多;隐性得分指作文的书写、整洁与其格式等共同构成的文面,在阅卷时所占到的情感、印象分。本文就文面可能出现失误的原因与其对策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93.
“点、线、面”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点、线、面”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利于减弱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以及减免学生因“过食”而消化不良的现象。实践证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点、线、面”教学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94.
当代论证理论中"论辩术"之理论视角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一种以语用论辩术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外化为论证活动的程序与规则,另一种以非形式逻辑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内化为论证成果的属性或品质.对这两种"论辩术"的解析将揭示出语用论辩术与非形式逻辑在规范性理论之建构与情境性实践之关注间的深层差异,同时也展现出其自身在谬误研究及论证界定等当代论证研究议题上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995.
996.
雅斯贝尔斯(K.Jaspers)曾说过,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的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数学课堂是否也体现着这样灵动的原生态的生命的教育呢?"在没有基本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就要求学生大量解题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教学活动不得要领,在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上耗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质量‘双低下’,  相似文献   
997.
作文批改不是对习作结果的最终鉴定,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最终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的过程,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与补充。本文从教师面批方面探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等问题,在作文面批过程中,教师能获得问题反馈,及时调控以改进自己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9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读好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999.
我在教学圆环的面积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圆环教具后,要求学生自制一个圆环,并知道圆环面积等于外圆面积减去一个和它同圆心的内圆面积,用字母表示就是S=π×R2-π×r2=π(R2-r2)。在得出这一结论后,  相似文献   
1000.
"岐山嫂子面"是从周代传承至今的"关中第一美食",具有悠久历史.但受关中方言影响和对该面食文化内涵缺乏理解,故普遍把该面食误写成"臊"或"哨"子面,以误传讹,导致饮食市场的混乱.从字的音义和民间对该面食的美妙传说故事考证,应该是"岐山嫂子面".它不仅体现了周代淳朴、厚重的民风民情,更传承弘扬了周代礼仪中的亲情文化与"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