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854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田业政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2):32-35,4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桓欢韵为切入点,分析今南北方言、相关韵书及元曲用韵情况,得出<中原音韵>反映的乃是当时天下之通语-通行于南北方的共同语,其中的桓欢韵还很有可能来自当时的南系官话.  相似文献   
132.
刘益民 《甘肃教育》2006,(2A):33-33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与谜语一样,源远流长,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两者一旦结缘,不仅有其独具的形式美、意境美、音韵美,而且更能显示出文义谜之雅、谐、奇、趣等特色。  相似文献   
133.
本文旨在从辛弃疾词中描写农村与农家生活的田园小词,感受其清新明快、简朴淳真的艺术风格,体会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34.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语言的音乐美只与诗歌有缘。不少人认为,诗歌的语言有音韵美特点,而散文中只注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其实,一些优秀散文的语言很优美,富有音韵感,读起来声韵和谐,悦耳动听。下面就以部分优秀散文为例,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5.
论《助字辨略》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字辨略》是一部训诂专,这基于四点理由:一、研究对象是虚字的意义;二、运用的方法是训诂学上常用的;三、对书中的部分虚字分了类,但分类只是刘淇释义的一种方式;四、对涉及到的语法、修辞现象仅从意义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6.
《考试周刊》2017,(86):72-74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的教学,也是一门美的教育。英语教师利用英语语言之美,将美育渗透于初中学校的英语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英语课成为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似文献   
137.
作为一种表音文字,英语的语音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虽无固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在语言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语音经常用于表示某种意义,使得语音与意义之间出现了一些松散的联系,而且某些语音似乎具有了某种固定的含义。本文通过对一些英语文学作品音韵效果的赏析,探索了语音与意义之间神秘的联系,并且说明了英语语音所具有的象征作用及其对于提高评析和鉴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丰富词汇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8.
梅琼林 《天中学刊》1999,14(1):47-52
萧兵的楚辞学研究方法就其主导倾向和基本构架而言,是承续和接受了中国传统的训诂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吸收了王国维、陈寅信、顾颉刚、闻一多、郭沫若诸人的研究方法,把传统训诂学的可证实性原则和广阔的文化理论视野结合起来,形成了箭兵独特的文化训诂学的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139.
文章主要从武术表演、武术影视、武术竞技三个方面阐述音乐对表现中华武术的动作美和文化意味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指出现阶段音乐与武术结合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0.
刘阳 《语文新圃》2009,(8):11-12
学问和年纪成正比,观念却未必随春水东流去而相应更新。随手翻到治训诂学和敦煌学的一位著名学者一段人生回忆,大意说.“中国书还看不过来,哪里有时间去看外国书!”虽可能确实道出了实情,言语问无意流露出的国粹情结却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