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3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01.
《阳温暾小引》是一部用村言俚语、半文言半白话文字写成,在中缅华人华侨之间广为流传的民间劝世歌谣,它还是当时腾冲人到东南亚谋生的一部"出国必读"指南。全谣共790句,其中123句说的是"炊烟"(吸食鸦片)的危害,字数占本书的四分之一,故又被民间普遍称名《吹烟书》。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缅社会吸食鸦片较为普遍的社会现实;全面系统地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吸食鸦片对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危害;它的禁毒思想不是来自国家意志,而是源于民间对于吸食鸦片的一种朴素的认识,实为民间的一种"禁毒"声音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2.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在特定的时间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以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作为桥梁,通过研究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中的认同主体,剖析节日文化中神话传说、传统习俗、语言、服饰等民族认同的构建要素,进而探讨民族节日对民族认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葛立方所著《韵语阳秋》共二十卷,堪称宋人诗歌批评的“巨著”。本文主要从《韵语阳秋》中谈到的杜甫思想、学杜之法两方面着手,分析《韵语阳秋》一书中的杜甫形象,以及葛立方对杜甫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4.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相似文献   
105.
中古咸摄阳声韵—m韵尾演变到今方言,韵尾消变程度不一。本文从《汉语方音字汇》中选取由南至北的十个方言点来探讨咸摄阳声韵—m韵尾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6.
松筠在藏五年,著有长篇叙事纪行诗《西招纪行诗》和诗歌集《丁巳秋阅吟》[1].松筠用诗歌的形式表现了他治理西藏的政治思路、军事政策,以及战争结束后其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作品中有大量对于藏区独特的宗教风俗、自然风光以及战后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描写,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清代"木兰行围"也称"木兰秋狝",自康熙时期开创,后历经雍正时期的中止、乾隆时期的恢复、嘉庆时期的继续、道光时期的废止,直至同治时期正式结束。它的兴起与清政府加强国防、抵御沙俄入侵、绥服蒙古等密切相关,而其废止又与19世纪中期国内外客观历史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木兰行围"从侧面见证了清朝的兴盛和衰落。  相似文献   
108.
丁立梅 《新读写》2013,(7):86-86
家里的晚秋蚕养完了,父亲计划着进城来玩玩。“给你妈买双皮鞋,我自己也买件衣服。”父亲说。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